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一个人在战斗中站的位置。依稀回想起几年前的我也是个孩子,但如今已然成长为一个大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成长是人生之路每一段进步的体现,这次让我见识更多、学得更广的成长在支教中发芽开花。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少年儿童到青年学子,一个个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在为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接力奋斗。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我们以总书记的指导为方向,不断探索,提出“五大习惯”培养项目,即说好普通话、写好铅笔字、做好身边事、锻炼好身体、爱护好环境。如今,校园里,孩子们将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化为行动:食堂里,有小小监督员提醒同学们“光盘行动”、营养均衡,绝不出现食物铺张浪费等现象;花坛边,一群小志愿者组成“校园随手捡”团队,维护校园环境;学生们还用童言童语创作出一本诗集,“友善”篇里,有学生写道:“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得牢”……
孩子们成长的轨迹如天边的流星划过一道道,留下灿烂的星光。这些成功孩子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从前以为教书育人只是简单地站在三寸讲台上,枯燥无味地把知识从书本里攫取出并机械地传输给孩子们。而通过这次支教,我深刻地认识到何为真正的教书育人。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支教团成员还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特长,与学校老师开展结对帮教工作,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共同提升。
教育远不止书本知识。我们不仅注重书本知识内容的吸收与理解,更注重将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以活动实践形式引入教学中。喜气洋洋的氛围里,我们捏着花灯、灯上复刻着源于中华民族历来诗人的浪漫结晶;我们哼着歌谣,歌谣里充满着对传统文化烂漫的赞美;我们欣赏着唐宋文化的纪录片,感受着“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诗句中璀璨的盛大场面。孩子们深受震撼的眼神中充满着对古代文化的神往,根植于心中的文化自信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是走好中国之路的自信根本,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文化赋予中华文明旺盛生命力,这种奔流不息的动力将永远地奔驰在历史长河中,书写更辉煌的传奇篇章。
时间在流逝,我们在成长。我相信孩子们在几天内学到的或许并不是盖以几倍之多的书本知识,孩子们接收到新鲜事物的熏染与传统文化的烂漫自信是最值得纪念的。周恩来同志提到:“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宝贵,就由于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穷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伟人成长为气力。”在这短暂宝贵的支教中,谨以成长之伟大纪念这段互相成长的美好岁月。(通讯员 董肇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