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为加深鲁喀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贡献青年志愿者力量。7月8日,山东理工大学“烛光”社会实践团来到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至此开启了为期十五天的志愿支教活动,7月24日,实践团登上了由喀什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这也标志着此次志愿支教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回顾整个支教过程,有笑点、有泪点、有留在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难忘记忆,这必将成为实践团成员人生阅历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6个省区,4500余公里,65个小时……辗转4天3夜后,实践团成员抵达支教地点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在短暂的修整后,实践团成员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紧张而又忙碌的备课工作中去。
7月9日,在当地教育局的组织下,实践团成员赴英吉沙县国学书院参观学习。国学书院作为新疆和山东的文化纽带,将多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和创新型的发展,起到两地文化连接作用,随着国学书院落地英吉沙,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新疆。
当天下午,“2022年鲁喀专项——让爱飞过万水千山”英吉沙县启动仪式在英吉沙县实验中学礼堂召开,县委副书记、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孙希忠,县教育局局长马成龙,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援疆干部李加锋等相关领导出席此次启动仪式,各高校支教志愿服务团队的指导老师及学生全员参加。相关领导在结合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大学生援疆支教的作用,并就教育需求、安全问题、防疫政策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
7月13日,实践团成员赴喀什博物馆、喀什古城参观学习,并开展调研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充分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带领更多的人了解英吉沙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以及生产生活风貌。
7月14日,实践团成员赴英吉沙县第三中学正式开展支教活动。在了解到第三中学的基本教育情况后,实践团成员积极同相关领导老师展开对接工作,总结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优势与弱势。为确保能够更好地补齐学习中的短板,实践团成员多次召开小组讨论,进一步优化调整课程结构,不断打磨支教方案,交流授课思路,以求呈现最优教育效果。
当天上午,为打消彼此的陌生感,创造师生间良好的氛围,实践团成员通过开展“相反口令”、“逛三园”、“击鼓传花”等游戏,举行开班仪式。在开班仪式上,实践团成员通过PPT展示和短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具有学院特色的自我介绍,并与同学们分享了在大学生活的有趣见闻,努力营造出宽松且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午,实践团成员与同学们一同观看教育影片《老师好》,通过分享观影感悟的方式来了解同学们对于支教的态度,并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践团成员不仅有课程答疑及语数外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还设置有音乐、体育、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教育等通识类课程,全面化、多元化的提升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力争在书本学习和兴趣实践的结合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穿插开设党史教育课程,并创新性推广“课前一支歌”、朗诵红色诗歌以及分享红色故事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和规范字,在授课时采用激励与督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竞赛,推进课堂进度,创新授课方式,推广普通话教育。
7月22日,实践团成员赴英吉沙县教育局开展有关英吉沙县教育现状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积极地与当地领导老师沟通交流,就普通话推广情况、师资力量及现阶段学生教育所面临的痛点等相关问题展开调研访问。实践团成员在了解当前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纷纷表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促进英吉沙县教育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7月23日,转眼间为期十五天的支教之旅即将画上一个句号。上午,实践团成员按照课表正常授课,并与同学们分享带有山理工特色的纪念礼物,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寄语同学们要敢想敢拼,拥抱未来!下午,实践团成员与同学们一同开展文艺汇演活动,同学们为实践团带来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并主动与实践团成员互动,将支教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以轻松欢快的娱乐形式为此次志愿支教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十五天很长,长到实践团成员和英吉沙县第三中学的同学们建立起深厚友谊;十五天又很短,短到彼此不得不说再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实践团成员无法给同学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却在同学们的内心里埋下一颗“渴望走出去”的种子。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可限也。正如实践团名称“烛光”所诠释的那样,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足矣!
红烛几许,如今,爱已然飞跃万水千山!教育发展的主阵地总是闪烁着青年力量的点点星光,在往后的学习工作中,实践团成员必将素履以往,继续以“烛光”之微,呈燎原之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8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