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新农业模式发展离不开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为总结相关农场生产经验、发现不足并提出有效建议,从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江南大学商学院“谷雨新绿”调研团于7月27日奔赴江苏省镇江市,以“喜迎二十大,农业新发展”为主题,开展为期三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江苏省镇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端起生态饭碗,摘掉县区头上的“穷帽子”,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由于活动时间宝贵,为了更加迅速高效地完成实践调研任务,在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前,实践团队从各方面出发,进行了详尽完备的准备工作。团队多次召开线上探讨会,分配任务,积极讨论,;充分收集镇江市当地资料和两个农场的信息,主动与相关专业教授及两位农场主取得联系,并提前做好调查问卷,为实践顺利展开奠定坚实基础。7月27日,调研团队成员于江苏省镇江市集合,简单召开最终会议,确定实践活动的具体行程。28日上午,调研团成员前往镇江谷雨农场,商学院“谷雨新绿”调研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
“江南谷雨”之行
镇江谷雨农场由农民个体户经营,占地规模80亩,主要养殖螃蟹、龙虾等水产。实践过程中,调研团队实地参观农场的养殖基地,采访镇江谷雨农场农场主,从农场的经营方式、发展状况及未来规划等几个方面提出问题,为后期总结经验做好准备。经农场主金叔叔介绍,调研团队了解到,与新型农业模式相比,传统农业利润少、投入大、耗时长、收效慢。因此,金叔叔在专家指导下,效仿苏北地区一些颇具规模的新型水产养殖农场,专门做大规模水产养殖,凭借高品质的水产品成功打入市场,并且通过常州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镇江谷雨农场的发展现状,是许多个体户经营农场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成功转型的同时,由于农场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谷雨农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针对团队成员提出的“政府政策帮扶农场发展”想法,金叔叔指出,在政府补贴政策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政府支持来完成一个项目大概率是不可行的,政府的作用是指出可行道路、提供发展环境、帮助农场做大做强,而不是从无到有扶持农场发展。新农业模式想要发展推广,不能一味“等靠要”,而是要依靠农民、科技人员和专家的力量。
“新时代”之行
随后,7月29日,调研团来到了计划中的另一个农场——镇江新时代科创园。与镇江谷雨农场不同的是,新时代科创园是一个国营企业,占地规模达到1000亩,当期主要种植莲藕、茭白、芦苇等经济作物,土地利用率达100%。自高处眺望农场,能看见大片绿色作物和处于运作中的机械,优美的绿色生态景象和田间错杂的现代科技造物共同造就了新时代科创园独特的田园风光。
经农场主卢叔叔介绍,科创园自2008年建园以来,始终专注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注重品牌效应,争取贴合市场,尽力规避风险,在规模经济下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当调研团队向卢叔叔问起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时,卢叔叔提到,新时代科创园的产品主要需求方是大型超市或者市场,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所带来的销售量仅占总产量的一成左右。因此在现有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科创园坚持进行扁平化销售,减少中间商的介入,力图达成产销衔接、实现利润最大化。
采访的最后,卢叔叔说:“我们的初衷是建立一块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农业试验田,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并将科技成果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帮助农民且能被农民接受的道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新时代科创园最终创立了‘多元一体’的农场运行机制,即专家团队指导+国家项目扶持+高校合作+农户。各方协作,精准发力,科创园从中受益颇丰,持续不断地焕发生命力。
新型农业模式已不再是一种仅存在于纸面上的全新概念,无数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改变,并将新农业模式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经过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和采访,调研团亲眼见证了新农业模式在土地上留下的痕迹,感受到新时代农业的勃勃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5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