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从古时的天人合一理念,到如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人定胜天”到“敬畏自然”,历史一直在证明,环境和谐才是经济发展的内动力。
2022年7月26日,合工大学子走进浙江省余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走进了这个社会大课堂,寻访余村生态发展的经验,感悟乡村振兴新格局。
乘上观览车,我们在当地团委书记的带领下一同领略余村风光。这里三面环山,竹海绵绵,犹如一幅国风水墨画般怡人。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遇见了荷花池,簇簇芳香沁人心脾;看到了竹林耸立,苍翠欲滴令人赞叹;还有星罗棋布的农家乐和民宿,老老少少都一片和谐。
在参观余村博物馆时,我们了解到,余村变迁并非一朝一夕而成,这其中蕴涵了一辈辈余村人的智慧探索和艰辛努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人民靠山吃山,炸山开矿,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就在这浓烟滚滚、粉尘漫天的环境下,余村作出了先进而富有创造性的决定——关停矿山,复垦复绿。看着一张张余村曾经的照片,对比如今这翻天覆地的新貌,我们不禁陷入沉思。
曾经,工业发展、经济发展被人们放在前位,但是山山水水却被抹上污垢。我们总在追求更富有的生活,殊不知生态也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丢了生态何谈美丽生活呢?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追求小康全面覆盖的当下,我们决不能将“污泥浊水”带进未来。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践行并鼓励身边人实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走访过程中,我们也采访到余村当地居民,听他们讲述这些年来生活的巨变。我们走进了一家生意红火的民宿,老板刚接待走上一波客人,又去应和下一波。等待片刻后,我们的实践团与老板进行了交流。他说道,自从余村植树造林,环境恢复后,游客络绎不绝,这景色好看还能挣钱养家呢。是啊,惜草木、爱江山,才能民富国强。习总书记在余村第一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理论,余村人民不断贯彻落实,证实了“绿色振兴”这条道路的正确性。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余村的蜕变历程都是值得借鉴学习的发展经验。钢铁水泥中,我们也不应丢失了环境文明。
此次实践,令我受益匪浅。余村新貌令我惊叹,同时也使我对家乡发展充满了自信。有着相似的过去,我的家乡曾经也是以矿采业为生,环境污染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好在近几年随着“两山”理论的提出和践行,生态治理在向好向上发展。走进社会,也要走回家乡。很荣幸能拥有这样增长见识的实践机会,我将把自己所看所想总结归纳,用自身微薄的力量宣传余村蝶变故事,从中汲取养分以助力更广泛的环境保护、生态创新!
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采访时可能打扰到居民的生活、沟通交流不够便利等等。但是,及时克服并总结经验才是我们应该在后续活动中应该做的。团队里,我们协同合作,在劳累中共同解决问题,在汗水中挥洒朝气青春。
这个夏天,骄阳似火,我们来到绿水青山,见到金山银山,希望这般好景常在。这里是余村,这里有我们的足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1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