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共大精神,深入挖掘共大总校红色校史资源,2022年8月18日,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科技兴农服务团从大港林场据点出发,走近林场附近居民,收集共大总校建校相关历史,深刻感悟先辈有理想、守信念;不怕苦、敢闯试;爱劳动、勤耕读;向社会,为人民的共大精神。
据悉,早在1958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本着“半工(农)半读、半工半教”、“不要国家一文钱”的办学理念,组织2000多名师生挺进大港山区,砍伐毛竹,进行建校劳动。
师生进驻毛竹作业场地后,分班级借住在当地群众简陋的住房中,或住在自己临时搭盖的棚屋里。他们用毛竹搭起床架架起通铺,铺上一层层稻草,就是大家睡觉的“安乐窝”。学生、老师、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劳动条件十分艰苦。当时,饭菜需要从山下十多公里之外挑上来,路途十分遥远。冬天时,饭菜送到大家劳动的地点,已经变的又冷又硬,难以下咽,有些师生为此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2022年8月18日上午8点半服务团从据点出发,前往宜春市宜丰县大港林场居民居住地,在上山的过程中,服务团成员们恰巧碰到了一位大港林场已退休的老前辈,通过与老前辈的交流,服务团成员们得知,60年代,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建校时,师生挺进大港山区,日常工作主要有:建滑道、清理河道、修公路、建索道、拉大板车运输毛竹、顺着河道放竹排到上富镇河边等等。那时先后成立了“砍伐队”、“特工队”(指炸石头的队伍)、“修路队”、“运输队”、“后勤队”、“清河队”等工作队伍,分成不同小组分工协作。
经过七个月的奋战,共大师生共砍伐毛竹60多万根,修筑十余公里的山间公路,清理了十五公里的山间小溪,铺设了四千多米竹滑道,架设了二千多米的架空索道,为运送这些毛竹到上富镇河边和公路边,创造了良好的运输条件,及时完成了毛竹的运输任务。
这场在大港林场的“大决战”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也为学校筹集了大约38万余元建设经费,对学校稳定、巩固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大港林场资源丰富,经省委、省人委同意,并于1960年2月创办了“共大大港林场”,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要劳动化”的精神,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完成本次调研,服务团成员在返程中,偶遇了正在砍毛竹的林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得知我们来自江西农业大学,热心的向我们介绍了林场砍伐毛竹的具体流程。最早的时候,从山上运送毛竹下山,是人工一根一根背下山的,后来,林场收入稍微高一些的时候,引进了马匹,通过用马把毛竹拖下山,运送毛竹的效率高了很多,减轻了人们劳动压力。时至今日,大港山区铺设了水泥路,近年更是拓宽了路面,林场可以直接使用卡车运送收砍的毛竹下山了。
尽管如此,在访问林场附近居民时我们得知,林场附近,因为中青年们都选择去往大城市发展,所以村里留下的都是些年过半百的老人。因此,林场现有的工作人员非常少,通过砍伐毛竹带来的收入也随之减少了很多。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于林场的现状,为了增加林场及其附近居民的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林场改变战略,除了坚持通过砍伐毛竹赢取收获外,还引进例如:养蜂、渔业、手工业等多种副产农业。
时代在发展,林场在进步。现在,大港林场依然属于江西农业大学的实验林场,每年承担着学生的教学实习试验任务,接待着师生进行爱校荣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每一次任务的完成,使得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林场工作人员的能力也同步得到提升。
共大于大港山区 “远征”的成功,离不开先辈们先辈们有理想、不怕苦、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同为农大学子,我辈更应该拼搏努力,继承共大精神,在新时代建工立业,实现民族复兴,方可不负先辈们挥洒的汗水。
实践出真知,锤炼促成长。此次实践活动对深刻认识共大历史,挖掘“共大精神”,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通过对大港试验林场生态、历史开展的一系列调研,服务团全体成员进一步在增强了知校、爱校、荣校意识,也领悟到以青春芳华传“共大精神”的责任,坚定争做“共大”衣钵传承者的决心。
供稿人:张凌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0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