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育桃李爱心铺路作园丁
——关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调查研究
£王雨竹(外国语学院2101班)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振兴乡村教育能够提升乡村教育的水平,“反哺”乡村,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迁出人口增加,乡村学校入学率不断降低,乡村校园存在着教学设施落后、教师资源缺乏、教师发展空间小等诸多问题。为了通过深入寻找、学习、宣传乡村师德楷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从而让大家感受众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优秀乡村教师的良好师风,并进一步探索出防止乡村人才流失的解决办法,我们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勤敏训练营成员特开展了此次暑期社会调查活动。我们基于身边优秀乡村教师的生活工作现状和遇到的困境进行研究,探索乡村教育的创新教学之法以及如何使得乡村教育教学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心声,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同时也通过问卷以及访谈的方式综合各方意见,在此报告中给出促进其发展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师;防止乡村人才流失;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教育是乡村的重要支柱,承担着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条件、文化条件等重要功能。当前,需要找准乡村教育的发力点,强化乡村教育与乡村其他发展环节的结合,消解城乡教育不平衡,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是乡村的重要支柱,承担着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条件、文化条件等重要功能。当前,需要找准乡村教育的发力点,强化乡村教育与乡村其他发展环节的结合,消解城乡教育不平衡,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是中国教育的未来。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教育的灵魂又在教师,那么,要改善乡村教育可能存在的“死水”现状就得从乡村教师本身着手。挖掘如今乡村教师身上的美德并宣扬光大。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是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核心所在。从乡村教师的个人发展来看,当前尚存在高级职称评奖学金定困难、教学设施陈旧、跨年纪任教负担重、专题培训参加机会少等诸多问题。乡村教学环境的落后、教师待遇的低下等限制因素增加了乡村教师流失的几率。虽然国家对此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等。乡村教师资源流失的问题依然亟待解决。为了走进最美乡村教师的心灵、学习最美乡村教师不畏艰辛、踏实肯干的教学精神,探究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实施,引导师范生成为刻苦钻研、努力奋斗、敢想敢为、无私奉献、心有大爱、坚持不懈和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新时代好教师,我们师范生勤敏训练营特此展开了以“寻访最美乡村教师”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发掘乡村人才流失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策略建议。更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挖掘乡村教师的优良品质,鼓舞湖北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并为我们的未来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和建设性建议。
二、调查背景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帮助一个乡村最有效的办法是帮助建设乡村的教育。目前,我国仍有约6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灵魂在文化,基石在教育。
以历史眼光看,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是历史必然要求和现实紧迫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乡村富庶、乡村教育繁荣是盛世的历史标志、文明表征。没有乡村教化,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
以现实眼光看,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是我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城镇化进程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石,高质量的乡村教育,将大大推动广大乡村学生完成“人”的现代化,更好地培育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未来眼光看,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发展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我国的乡村振兴,必然要走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子,广大乡村将更加繁荣。中国的现代化,应基于生态文明,面向未来,城镇化进程要记住“乡愁”。因此,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要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共同发展。
乡村教育不仅是乡村的教育,更是我们“共同的教育”,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是帮助脱贫的最优办法。
为了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国家开展了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弥补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质师资力量落后的巨大鸿沟,推动和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但是与此同时,乡村仍然存在着自然和社会环境落后、教师职业上升空间小等问题。
那么在此种困境下,该如何促进师范生积极返乡,扎根乡村、建设乡村、教育乡村学子以响应国家号召,以绵薄之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了我们调研采访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报道最美乡村教师的优秀事迹,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教书育人志向、学习其精神、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教育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带动乡村教育和经济发展。那么在此种困境下,该如何促进师范生积极返乡,扎根乡村、建设乡村、教育乡村学子以响应国家号召,以绵薄之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了我们调研采访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报道最美乡村教师的优秀事迹,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教书育人志向、学习其精神、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教育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带动乡村教育和经济发展。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此次开展调研活动的目的是让以湖北师范大学勤敏训练营营员为代表的师范生们更加明白“振兴乡村教育 赋能乡村振兴”这句话的含义。潜江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号召,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实施乡村振兴,潜江用真心实意,拿出了一揽子惠民利民措施。潜江市构建“南红北绿”产业格局,借助虾-稻产业优势推动农业发质。2019年,潜江市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四年扶持计划,增强村凝聚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好路连通好生活,去年来,潜江市建立健全“路长制”,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力助推了我市旅游、体育休闲、虾稻养殖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教育上,潜江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节点为契机,推动科普活动更多地向基层农村拓展延伸,走出了 一条以科教结合培育创新人才,以落实“双减”助推振兴发展的新路径。潜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上具有较 大的优势。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加深我们对乡村教师现状的了解和认识,从采访身边的教师入手来反映乡村教师这一集体,理解其背后的艰辛与不易,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以及面对的困境。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我自身对于该研究课题有更深的理解,了解到乡村教师的美好品德和职业诉求。调查不是目的,调查中反映的本质才是目的,我相信通过此次调查,能够有更多的大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返乡成为乡村教师对于新农村发展的意义。乡村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它更是顺应着国情的需要,是人们在时代大浪淘沙下屹立不倒的灯塔般的灵魂工程师。
四、调查方法及过程
(一)调查对象
乡村教师
(二)调查方法
本次志愿调查团队由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勤敏训练营的83名学生组成,训练营班委负责制定调查问卷,所有成员均参与问卷的发放收回。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文献法:活动前期,我们通过豆丁网、道客巴巴、中国知网、中国新闻网等网站查阅有关中国乡村教师现状的资料,结合资料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并为我们的研究找寻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团队成员经过讨论确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调查问卷——《寻访乡村最美教师的调研》。此问卷包含33个题目,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另设置一个主观填空题,了解乡村教师对师范生和训练营的期待,问卷涵盖的方面广泛。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乡村教师任教、生活以及知识素养的基本情况以及乡村学校在设施建设、学科建设和薪资待遇、升职空间等方面客观存在的问题。
3、访谈法:通过一对一访谈,了解乡村教师更为详细的情况。此次访谈设置了8个核心问题,主要了解教师教学的精神。
4、实地观察法:我们根据调查目的,有计划地对潜江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到潜江市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实际发展状况。
(三)调查过程
团队内部分工合作,共发放网络问卷71份,问卷回收71份,有效问卷71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全部回收后,所有问卷资料由成员自己进行整理核实后进行分类编码,输入计算机,利用office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尽量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以便为后期调查结果的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四)数据分析与整理
通过面向恩施市部分居民发放问卷以及数据统计,可以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
1.样本年龄、性别、教师类别及所教学校覆盖状况
由图一、图二可知,样本性别比例适当,教师覆盖各个类别,并主要集中于公办教师类别,符合现实乡村教师的基本情况。“寻访最美乡村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此次调查涉及乡村教师年龄的平均值为41.01岁,属于青壮年时期,可以代表乡村教师的一般年龄状态。由图三可知,调查对象所教学校主要是县城高中、乡村小学和乡村初中,分别占比30.99%、21.13%和15.49%,这使得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说服力。
2.学校任职年限及平均教龄
“寻访最美乡村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平均教龄为17.38年,所在乡村地区学校的平均任职年限为17.87年。根据所调查乡村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1.01岁可得乡村教师的平均从教年龄约为24岁。由此可知,所调查乡村教师都是从教时间较长、经验较为丰富的资深教师。他们填写的问卷能够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乡村教师和乡村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所处困境,为本次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3.教师学历、出身及所教学科、学段
由图四可知,乡村教师学历主要集中于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和中师、中专及高中。分别占比69.01%、12.68%和11.27%。这表明本次调查的乡村教师对象涵盖各个学历范围,具有一定说服力。这也表明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乡村师资力量有优质化的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材生愿意扎根乡村、建设乡村、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由图五可知,所调查乡村教师中有大部分85.92%都是师范生
出身。这些教师与我们经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由图七可知,调查对象所教学段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并主要集中在中高学段,占比分别为45.07%、29.58%和23.53%。鉴于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勤敏训练营营员的身份,将来教学的学段方向主要是中高学段,本次调查结果对我们的指导作用不言而喻。由图六可知,本次调查对象涵盖各个学科,覆盖面广,客观性强,主要集中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基本学科,分别有23、20和22人。物理、政治、历史等主要学科也涉及较多。还涉及到了音乐、体育等其他课程,这对我们师范生未来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借鉴意义,也开拓了本次调研的视野。
4.教师所处职位、是否为班主任、有无城乡教育流动经验
由图八可知,本次调查涉及的乡村教师主要是普通教师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他们分别占比61.97%和25.35%。这说明本次调研的样本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乡村教师在薪资方面、评优评先方面和个人职业发困境方面的真实诉求。教研、备课组组长能够在教书育人和教师基本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给予我们宝贵的指导和建议。本次调查对象将近一半为年级、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大部分为班主任,占比61.97%,大部分有城乡流动经验,占比61.97%,他们能够用较为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乡村教师困境和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良方。
5.教师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原因
由图十一可知,有81.69%的乡村教师长期在乡村任教的原因是希望为家乡教育发展做贡献,61.97%的乡村教师任教原因是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56.34%的乡村教师是为了为乡村建设培养和留住人才,有35.21%的乡村教师任教原因是校园文化好、校长能够感情留人,有26.76%的乡村教师是因为学校环境优美、空气好。这表明,大部分乡村教师都以振兴乡村教育为己任,希望以绵薄之力为乡村教育做贡献,为了祖国的花朵和英才而奋斗。而乡村学校想要留住教师得有特色温馨的校园文化,用真情打动教师,用人情味留住教师。乡村学校要靠城市不及的环境和空气质量优势吸引更多优质师资力量。减轻工作负担、增加评职评优机会、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也是优化乡村教师处境、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实施的不二法门。
6.乡村教师发展困境
由图十二可知,乡村教师在个人发展方面面临如下困难:1.高级职称评定困难,占比42.25%。2.教学设备设施陈旧,占比40.85%。3.名师引领少,占比33.8%。4.学习资源少,占比33.8%。5.专题培训参加机会少,占比32.39%。6.视野狭隘,外出考察学习计划少,占比32.39%。6.骨干教师评定困难,占比25.35%。7.跨年级任教负担重,占比21.13%。由此可见,乡村学校要建立完善教师高级职称和骨干教师评定系统制度,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管理体系化、科学化。国家加加大乡村学校补助力度,促进乡村学校建设和教学设备的购置和完善。使乡村学生都能像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好的教学氛围,增强课堂体验感。乡村学校还应该加大城乡教师沟通力度和优秀教师培养力度,利用好名师辐射辅助作用,丰富学习资源。这有利于增强乡村教师的上进心、责任心和信心,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7.乡村学校教师流失问题及原因
由图十三可知,其中有42.25%的乡村教师认为近四年本校存在教师流失问题和以往差不多,有28.17%的乡村教师认为近四年教师流失问题和以往差不多,仅有少部分乡村教师认为教师流失问题较往年有所好转甚至是不存在此类问题。这说明,当前乡村教师流失问题依然十分严峻。那么,我们改如何破除乡村教师流失困境呢?对此,我们师范生勤敏训练营也调查总结了相关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待遇低、环境条件艰苦、家庭原因职称评定困难和学校食宿条件差。所以,乡村学校要加大教师补助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教学环境条件和学校食宿条件。国家要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方位提高乡村经济水平、探索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改善乡村环境条件和交通条件。
8.有关乡村学校缺乏师资力量及教师轮岗政策实行力度的分析
由图十五可知,乡村学校缺乏学科老师种类涉及各个学科,由于数学英语语文的任课教师较多,乡村学校对美术、信息技术、音乐、心理和其他外语老师的缺乏程度较高,这也呼吁提醒了国家要重视乡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仅仅要教授基本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操、拓展视野,为乡村学生的长远人生规划做准备。
近年来,教师轮岗制度逐渐在全国推行实施。教师轮岗制可以让更多优秀的老师去往一些相对薄弱的学校,这样可以均衡教育资源,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减弱“学区房效应”,减轻家庭负担。让那些优秀的教师带动学校更好地发展。弊端在于让老师来回地进行流动,使老师没有了归属感,教学的积极性比较受打击。而且每个学校都会有每个学校的教学特色,轮岗的教师可能能够与学校特色相适应,最后只能是得不偿失。但是总体来说,教师轮岗制还是利大于弊的。有39.44%的乡村教师 认为所在县市义务教育教师轮岗制度实行效果明显,有42.25%的乡村教师认为实行效果不明显,少部分乡村教师所在县市并未实行教师轮岗政策。国家要加大教师轮岗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实施力度,重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调动的公平性,让山区孩子享受到好的师资力量,让乡村教师拓展眼界、享受到好的教学资源,学习进步,带动乡村教育发展。
9.乡村教师工资水平和补贴发放问题
由图十七可以看出大部分74.65%的乡村教师认为他们的合理薪资应该为3000以上,21.13%的乡村教师认为他们的薪资应该为2500-3000。由土十八可知,大部分乡村教师都认为他们的工资水平比城市低。36.62%的乡村教师认为比城市稍低,28.17%的乡村教师认为薪资比城市低很多、只有18.31%的乡村教师认为薪资与县城教师差不多,极少数乡村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水平比县城教师要高。大部分乡村教师的乡镇工作补贴能够足额按时发放。
所以,国家要加大乡村教师工资补贴力度,使乡村教师能够在乡村安居乐业,找到归属感和持续工作的动力。乡村教师的薪资要求其实不高,但是他们为乡村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在鼓励呼吁大学生返乡积极从事乡村教育的同时,也要珍惜乡村教师,给予他们基本的保障和贴心的关怀。
10.乡村教师课堂内容
由图十二可知,乡村教师课堂内容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占比高达76.06%。由图二十一可知大部分乡村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乡村文化特色,占比高达88.73%。由图二十二可知,大部分乡村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学生所喜爱的课堂形式。由此可知,乡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因地制宜地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较为灵活的讲授知识,丰富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比如让学生演绎课本、带入角色;让学生亲自备课授课以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开展抢答等丰富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这是我们师范生应该借鉴的地方。但是乡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注重知识的输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点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减轻教学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乡村教师的课后自我提升
由图二十三可知,调查对象都会在工作之余阅读专业性书籍来提升知识涵养。其中有47.89%的乡村教师会每天阅读提升,39.03%的乡村教师会每周阅读提升自身。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100%的调查对象都会在课中或课外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说明当代乡村教师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能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提升学生和自
己的专业素养,做新世代称职的好教师,为我们师范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12.乡村教师城市任教和坚守乡村岗位的意愿
由图二十四可知,半数以上54.93%的乡村教师在城市学校邀请任教的情况下会愿意前往任教。由图二十五可知,绝大部分乡村教师在学生减少的情况下愿意坚守岗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由图二十六可知,有97.18%,绝大多数乡村教师愿意再次担任乡村教师这一艰辛却又伟大的职位。所以,从事乡村教师这一职业需要很大的决心、恒心和毅力。他们面对的,可能是教学条件的艰苦、薪资的低下、评优评先的滞后甚至是学生的减少和学生质量的降低。我们更应该敬佩乡村教师、珍惜乡村教师、留住乡村教师、建设新农村、培养乡村新人才。
13.乡村教师对师范生的寄语和期望
乡村教师们希望我们师范生能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我们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应该不忘初心、灌溉未来、方得始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师范生,认真调查研究,成就精彩人生。还有的乡村教师为我们大学生涯规划上给予了宝贵建议:大一大二要夯实基础,积攒教学知识和教学技巧经验。师范生要抓住家教机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关注政策导向,站在时代的风口,做时代的领潮人。虽然教书不易,但是总要有人去做才能为祖国育人才,为乡村谋出路。乡村教师们希望我们能够锤炼技能、脚踏实地、心怀远方,在教育行业发光发热。
五、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教师不足,结构性性缺编严重
一是学科教师不足,结构性性缺编严重。表现为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缺编。以我镇为例,小学阶段,语文和数学教师所占的比例高达72.6%,而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教师所占比例仅为17.4%;中学阶段,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教师所占比例仅为36.1%。在任课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许多学校不得不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等科目改为其他科目或自习课。
(二)中青年教师贫乏
二是中青年教师贫乏,主要表现为年龄较大的教师所占比例过大,而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非常缺乏,教师队伍年龄没有形成合理的橄榄型结构。原因一是我市2001年至2007年教师队伍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补充,近七年未进给几个人。二是自2008年来我市招聘的新教师数少,而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了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上的青黄不接,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
(三)教师工资待遇低
现在的教育收回在县管,教师的工资也是县财政统筹发放,相比之前,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但教师的问题仍然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为什么在之前教师工资待遇不如人意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教师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那个时候村里的教师不出村,乡里的教师不出乡,生活和工作成本低,可以节省的都节省了下来。现在不同了,不论是乡里的教师还是村里的教师,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工作和生活的成本是居高不下,难以节省下来。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的薪酬水平在社会当中不高,但也不算低,水平上没问题。政策有文件规定,既有国标,也有省标,还有地方性奖励和补助,不得不说周全;保障上有法律,既有《劳动法》这样的基本法保障,还有《教师法》这样的普通法的保障,不得不说是双保险;更不用说还有国府和省府的督导。怎么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呢?可见拖欠教师工资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顽疾。
(四)教师工作压力高
乡村教师晋升职务的门槛放低了许多,可见压力小了一点。城市教师的压力仍然很大,这只是表象问题。其实乡村教师的职称是一种诱惑,是一个诱饵而已。年轻人家住县城,绝大多数人是向往县城,但一旦进了县城,县城教师的那个职称成了一种“软件”,这给乡村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各项量化细评已经是如缕如丝,达到了“无微不至”。现在有关部门还要求教师下载各种APP,参加各种活动,且不计其数。小容量的手机已经是不堪负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应用。国家政府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应该给教师减负。解决好教师问题,才能够让他们安居乐业。
六、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
目前,师范类高校逐渐向综合类大学转型,单一的师范院校数量逐渐减少,师范专业不断压缩,师范生培养规模不断紧缩。建议加大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建设和师范生培养力度,从录取分数、录取专业及学费减免、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从招考层面,探索灵活多样准入机制,通过省考、市考、招硕引博和免费师范生等多种途径招录大学毕业生,对师范生和知名院校优秀毕业生简化录用程序,对有意向从事农村教育、担任紧缺学科教师或男性应聘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严格农村教师流动审批制度,尽量保持教师结构的稳定性。
(二)扩大资源共享办学规模
强化区域办学联合体模式:同一区域内,一所资源优质学校和另外一所或几所薄弱学校组成办学联合体,互派教师开展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薄弱学校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优质学校送去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由一所镇直中小学牵头几所师资力量薄弱的村小,统一调配师资,促进学校间的互联互通,资源上的共建共享,学校间密切联系,频繁互动,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做实城乡学校教师结对帮扶模式,由城区学校组建全学科支教团队下乡支教,扩大支教覆盖面,解决部分农村学校科任教师不足、专业教师短缺等问题,延长支教周期,确保教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三)整改农村教师缺编问题
1.摸清底子建立全市缺编教师数据库。由编制、人社、教育局牵头联合各乡镇联校,摸清全市教师情况,建立缺编教师数据库,细到每一所学校、每一门学科、每一个班级,做到心中有数。
2.分年逐步补充缺编教师。现阶段,全市代课教师达700多人,数量过多,一是从现有代课教师队伍中分年遴选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二是逐年补充青年教师,加大招聘力度,使每年新增教师人数大于当年退休人数与新增学生数的生师比之和,同时逐步推进此项工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不激发社会矛盾。
3.加大农村教师的招聘力度,多层次多方法的解决缺编的问题,本着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标、市招、局管、校用”的教师管理机制。市教体局可以根据区域内生源变化情况和课程教学需要,合理上报编制,统一招聘、统一调配,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区域内的自由流动。
4.加大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力度,面向乡镇,本着“从哪里来,回哪里的”原则,在乡镇内“定制”教师。
5.多措并举,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师交流机制。合理的教师交流机制是盘活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但是也要采取措施,减少教师自发的趋利性流动。具体来说:其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和对口支援帮扶制度,以制度的创新推动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师资的良性双向流动。其二,完善评聘和评优制度,让交流的教师真正为薄弱学校的教育发展贡献力量,让交流教师留得住,干得好。
6.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解决中青年教师供给不足的难题,需要创新教师的补充机制,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继续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把妥善引退年纪较大的教师和持续引进优秀的青年教师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缺编就补充、缺多少就补多少的长效机制。同时,市委市政府要想办法切实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这样可使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领域,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七、结语
农村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就连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中国首富马云都表示要发展农村教育,只有农村教育发展了国家教育才真正的强大起来,教育不止是学习者本身的事情,更是每一个人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那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教育,或者来来自父母,又或者来自社会,来自学校。总之教育无处不在。马云老师曾表示,在这里就亲切的称他为老师,因为马云曾经是一名老师。马云表示,只有农村教育强大了,教育才能够强大起来,只有农村群众的素质高了,农民的文化得到了发展,农村发生变化,中国教育才会更加进步,中国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完善。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的水平,不至于这个国家有多少的一流大学,名满世界的大学或者中学,而是看这个国家的农村教育只有农村教育强大了,国家教育才会更加强大。
毫无疑问,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的主力,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然而当今中国乡村教师的困境却不容乐观,教育人才资源流失严重,不仅优秀教师“薪火难继”,单单保持稳定的教师队伍都很困难,现实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多层次的社会原因。提起乡村教师,最为人诟病的便是收入低,环境差。不可否认,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客观角度讲,距离城市学校还有很大的距离。政府对农村教育逐渐重视,给予了有力的财政支持,使得近两年竟出现了乡村学校教师工资超越县城学校教师工资的个别现象。然而现实却是,由于编制名额有限,实际受益的教师群体覆盖面并不广,尤其是还存在着数量庞大的“代课老师”。编制的门槛以及职称晋升的难度是比单纯给予经济补助更亟待解决的深层问题。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人民外出打工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被父母带去城区就读,剩下的留守儿童则随着撤点并校集中汇入指定的学校,失去活力的乡村学校成为了一个个空壳,自然消失或者人为并校,乡村教师的存在也就更为渺小。比起城区学校,乡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弱势不仅仅在于教学环境和设备的落后,整个农村的教育环境无形中给老师增加了教育难度。贫困地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重视不够,更是加剧了乡村“教”与“育”的困难程度,许多乡村教师往往要担负起更繁重的教育责任,在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上付出更多的心血。乡村教育的振兴任重而道远,乡村教师流失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合理分析表面下的深层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从经济、制度、文化等多重角度正视乡村教师的现实困境,揭开乡村教育的幕布,对症下药,医治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顽疾。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聚焦教育脱贫攻坚目标和任务,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一是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了“动态清零”。二是在教育脱贫攻坚过程中有514万建档立卡学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这对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以教育手段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严格落实中央提出的“四个不摘”要求。二是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一系列政策,都会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延续;还准备启动国家级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使教师培养更具针对性。在振兴农村教育当中,职业教育非常重要。让农村孩子能够学到技能,让农村劳动力得到培训,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重要举措。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农村学前教育要实现全覆盖。三是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在脱贫攻坚中,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加上部省合建14所高校全部投入脱贫攻坚战,下一步还会延续这样的机制和做法。教育部直属高校在脱贫攻坚中成立了8个联盟,下一步准备让这些院校携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让示范点积累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乡村教师们因为对孩子们的热爱和对振兴乡村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身这一伟大的事业。再经历此次调查采访后,我们要循着他们身上的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练真本领,真练本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树立师风师德,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学有所成,学有所悟,力争成为像我们的受访者一样的新时代优秀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艳玲, 李慧勤. 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的调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3):8.
[2]肖正德.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生存境遇与改善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8):4.
[3]何建军.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教育探索, 2008(2):2.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8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