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工学院】曲园学子三下乡:品非遗之美,筑非遗传承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慕.

非遗文化记录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共同的宝贵财富。如今,有些非遗文化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面临失传。为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作为大学生的我必须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个暑假,我参加了曲阜师范大学“匠心筑遗调研团”关于保护非遗文化的实践活动。经过本次实践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也让非遗之美在传承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开展实践交流,学习实践知识

开展实践之前我们在线上进行了两次有关本次实践的会议。起初,我有一些担心和焦虑。因为我算是一个新人,我对本次实践的内容,实践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实践的经验都是不足的,但是经过了这两次会议,我学到了许多实践知识,也打消了内心的担心和焦虑。通过和实践对员们的交流,我知道了如何开展实践调查,本次实践调查中的重点是什么,也学到了如何与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交流的技巧,以及调查问卷的重点和如何分析调查结果。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实践前的线上会议,实践队员互相交流学习实践技巧和经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庞帅 供图

切身体会,感悟真理

2022年7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山东省德州市进行实践调查。德州市的黑陶文化是重要的非遗文化,有着近6000年的悠久历史。我们有幸拜访到了德州黑陶传统手艺人张师傅,当天下午我们跟随张师傅来到了他制作黑陶的工厂。来到院中我感到很亲切,并没有许多华丽的装饰,仅仅是几间简简单单的屋子,屋子中的各个角落都有泥土的痕迹。再反过来想一想那些精美的黑陶制品,正是从这样一个平凡的地方,经过一道道工序一次次打磨才变成精美的工艺制品。这样的感触让我明白了,不平凡的事物,都是从一件件平凡的事物经过不断的蜕变而变得不平凡。我以前以为制作陶器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直到我看了师傅们制陶的过程,塑形状过中每一寸的偏差都要经过不断的修整,直到达到要求。制作好后还要经过雕刻,每一刀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马虎不得,可能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导致前功尽弃。师傅说制陶如同做人一样,对待每一件是都要认真,哪怕只是雕刻时简单的一刀。黑陶成型必不可少的是要经过高温的烧制,对于我们来说要经受住人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磨练才能百炼成钢,取得成功。师傅的一番话让我感触颇深,从师傅口中,让我感受出了一个对黑陶热爱的传承者,同时也感受出一个有恒心和毅力的老者。师傅几十年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都浓缩在这一件件精美的黑陶作品当中,这样崇高的精神品质值得我去不断的学习。

图为黑陶作品《百子献寿葫芦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庞帅 供图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通过本次实践,我学到了许多实践技巧,充分的了解了德州的黑陶文化,也让我认识到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做成一件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精神瑰宝。作为一个大学生,帮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真正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也真正认识到文化对于我们的重要,我辈当以青春热情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大放异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5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三)

昨天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发放宣传单、问卷以及剪辑视频,经过昨天一天的努力,我们有了不小的收获,今天上午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进行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筛选。经过我们队员一上午的努力我们收集……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二)

所以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质疑时我们比昨天更加有信心,有动力,正是因为大家的不理解更加让我们奋进。但也有同学遇到了好的情况,通过昨天的宣传之后有的群众已经了解到保护野生动物和……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一)

2020年7月16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继续进行我们的实践活动。昨天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发放宣传单、问卷以及剪……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秉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活动主题,在豫西、豫南地区进行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自……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二)

但也有很多人拒绝了我们队员的调研,虽然使我们队员有点失望,但却因为他们的拒绝,让我们队员更加有了奋斗的激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他们拒绝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再换别人……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一)

2020年7月15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秉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活……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自然,应刻不容缓

2020年7月18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继续进行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这是进行实践活动的第四天,守护者社会实践队开始组织开展线上讲座活动,希望通过该讲……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自然,应刻不容缓(二)

7月18日上午九点,革除滥食“野味”陋习的线上讲座活动准时开始,在讲座中队员们引经据典,用大量鲜活的故事告诉听众们,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听众们听后反……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活动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4月23日,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最新发布

文明实践伴我行,健康口腔进社区
实践志愿服务,传递人文关怀。7月16日,芜湖市铭城口腔与洗布山社区在国际商业广场携手举办“健康口腔进社区”活动,旨在帮助附近社区老人检查牙齿和测量血压血糖。在与社区负责人员联系沟通后,我们进入洗布…
探寻生命的意义——青履队心理健康课堂
2022年7月15日上午10点,华南师范大学三下乡队伍青履队在周前村文化活动中心为当地的孩子们开展了以“生命的意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堂。课堂上,授课队员首先通过“如果能预知别人的死亡时间,是否会选择告知…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 助力空巢老人 提高防范意识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助力空巢老人提高防范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团在政治与法律学院院长助理李燕老师和法学系主任豆雨思老师的带领下准时到达了铜溪镇政府。在对当地一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时,老人…
老虎红包制作课堂
2022年7月15日,青履队在广东省韶关市周前村面向当地5-6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一次主题为DIY手工课——老虎红包的制作的创意课堂。课堂上,首先由授课队员讲述红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及红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
关于访谈最美乡村教师的心得
回到恩施做了核酸并居家隔离后,我在征求学校负责人允许的前提下,于七月份的四号进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黄泥塘小学对教授语文的贺忠榜老师进行了访谈、五号进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民族初级中学对校长涂晓璇老师…
“孔孟之乡”迎双减,工大学子在纪实
为了了解各地“双减”政策的落实成果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观‘双减’,察民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全国多地开展以线上实践为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接下来,庞云…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 保护留守儿童 关爱身心健康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保护留守儿童关爱身心健康2022年7月2日早晨8:30,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团在政治与法律学院院长助理李燕老师和法学系主任豆雨思老师的带领下准时到达了铜溪镇政府。在当地政府的带领…
江淮大地逢“双减”,工大学子在纪实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为了了解各地“双减”政策的落实成果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观‘双减’,察民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全国多地开展以线上实践为…
曲园学子三下乡:穿梭历史时光,领略非遗魅力
中国青年网济南7月11日电(通讯员张媛)非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精神瑰宝,是我们国家与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中国智慧、体现着中国价值。为继承、发扬非遗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工学…
览黄河千年史,护生态三角洲
为响应共青团中央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同时更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的精髓,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寻黄河记忆,绿黄河生态”实践团成员于2022年7月22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