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的家”做客,走进麦西来甫
中国青年网喀什8月16日电(通讯员张耀辉 乔小凤)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麦西来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兵团学子实际行动落实“文化润疆”工程,7月12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喀什古城,调研麦西来甫,拜访“古丽的家”。
一进入“古丽的家”,实践团成员便被这维吾尔族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古丽的家”的院落是维吾尔族老城民居的传统样式,。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拍照、品尝瓜果、茶饮和小吃,也可以选择在楼上住宿。古丽的家牵手了非遗,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更以家为物质载体,将其所承载的文化传播使命融入在了消费者的生活居住体验之中。
每有一拨客人进入,店里的歌舞演员都会献上他们精彩的演出,欢快的麦西来甫音乐响起,游客也情不自禁地跳起来。实践团队员们与维吾尔族人们、游客一起品尝美食,围坐在一起唱歌、跳舞,就像一家人一样。“古丽的家”有很多游客,音乐响起,沙拉麦提古丽便会展示她优美的舞姿,与游客共舞。实践团成员看到这个场景瞬间也被感染,控制不住的想上去和他们一起跳。团队成员就其中的一位游客进行了采访“请问您来到新疆喀什,来到古丽的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感谢古丽的家,满足了我对维吾尔族的家的一切好奇心,我在喀什已游览10天,喀什很美,在古丽的家住了十天,在这里我会忘记烦恼,真正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喀什人文色彩浓郁,更让我流连忘返”一位湖南游客说。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帮助游客与古丽及其家人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耀辉 摄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融会了音乐(木卡姆)、舞蹈、歌唱、讲故事、说笑话、做游戏、即兴吟诵等艺术形式的民俗娱乐活动。它不受环境条件、时间、参与人数的限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沙拉麦提古丽·卡日向实践团介绍维吾尔族的家——古丽的家。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唯有与时俱进,利用新技术、新思想、新方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线下表演、线上短视频宣传,沙拉麦提古丽真正做到了让非遗在群众中“活”起来。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沙拉麦提古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昊 摄
之后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古丽的家”的主人——沙拉麦提古丽。沙拉麦提古丽说:“我的微信朋友圈已有3000位游客,他们回去后宣传喀什,宣传我的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采访中沙拉麦提古丽向实践团讲解了麦西来甫的历史渊源,在她的介绍下,实践团队员们对麦西来甫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沙拉麦提古丽的讲解,实践团队员们了解到麦西来甫的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管是哪种“麦西来甫”,都没有演员和观众的区分,无论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是东道主自己,人人都是参与者。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人民不可缺少的娱乐手段,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见证,又是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的“学校”,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具有传播艺术和道德风尚的社会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中,麦西来甫也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并在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实践团队领略到了麦西来甫独特的魅力,对麦西来甫文化的历史渊源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实践团队对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加坚定的决心。实践团队也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能让麦西来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融入更多人的生活,让更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渊远流长,让涓涓细流能汇成传承的江河, 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依旧闪闪发光。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与“古丽的家”家人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梁飘点点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2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