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域丝都之“艾特莱斯绸”

来源:中青网 作者:“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团

西域丝都之“艾特莱斯绸”

中国青年网伊犁8月10日电(通讯员张耀辉)非遗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7月15日上午,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喀什古城艾特莱斯馆,参观精美的艾特莱斯服饰,了解艾特莱斯的的故事以及制作过程并体验相关技艺,学习和领略艾特莱斯发展历史与传统文化,揭开艾特莱斯的神秘面纱,探寻艾特莱斯文化历史,感受艾特莱斯技艺中丰富多彩的民族魅力,深入到宣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艾特莱斯馆,馆内陈列着民间收集的作品和各种艾特莱斯技艺制作的产品,并且有着陈列创作的艾特莱斯艺术品的展厅。初进场馆实践团队便被墙壁上挂满的琳琅满目的展品所吸引,团队一行人走在馆中细细观察着,感受一件件艾特莱斯服饰,在参观的过程中那一缕缕丝绸仿佛拥有了生命,变得鲜活起来。艾特莱斯馆馆长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并与成员们一起讨论艾特莱斯故事和文化,成员们受益匪浅。实践团队了解到艾特莱丝绸基本为四大类型,按色彩分为黑艾特莱斯、红艾特莱斯、黄艾特莱斯,另外还有多色调艾特莱斯。各种绸的基色为一种,但又恰到好处地搭配其他色彩,以凸线图案、纹格,艳丽中不失端庄,飘逸中不是稳重。艾特莱斯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与多彩的生活气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民间习俗。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艾特莱斯绸服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耀辉 摄

本次采访的是艾特莱斯馆馆长,她表示:“当前刺绣研究所有着一整套传统、严谨并不断创新的制作流程。手工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达28道,经过蚕茧煮沸抽丝、并丝、卷线、扎染、图案设计、捆扎、分线、上机、织绸等,所有工序全部由匠人手工制作每个步骤都精益求。染色过程中图案因受染液的渗润,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既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面,又形成了艾特莱丝绸纹样富有变化的特点。”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艾特莱斯馆馆长为实践团介绍艾特莱斯绸制作工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耀辉 摄

实践团在馆长的指导下学习体验了艾特莱斯绸的制作过程,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能明白想要织出一匹柔软飘逸的艾特莱斯绸是多么繁杂,制作艾特莱斯绸技艺便在实践团心中生根发芽。采访中馆长详实具体详尽讲解了艾特莱斯绸相关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图案是维吾尔族人艺术概括和乡土情结的升华。在与她更深的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艾特莱斯的颜色绚丽而自然,展示着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外貌和纯洁的心灵,穿着艾特莱斯,戴着花帽,留着麻花辫子的姑娘是很多新疆男生的梦中情人,艾特莱斯在很多爱情民歌里被提到。实践队员深刻的体会到艾特莱斯不仅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工艺,更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从每一件作品里都能感受到其中独一无二的故事,它并不单单只是作品,它更承载着当时每一段记忆。

艾特莱斯馆长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认为对艾特莱斯的宣传范围可以涉及的更广泛,影响更大。艾特莱斯馆内人员十分热情地向实践成员介绍工艺过程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实践成员不断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所惊叹,感受到艾特莱斯绸背后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不仅仅惊叹技艺的精湛,也是对是对这项技艺流传至今的感叹,任何一种流传下来的文化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其中宝贵的文化底蕴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智慧和结晶。

在参观展馆、学习技艺的基础上,实践团队与艾特莱斯馆馆长展开交流,就当前以艾特莱斯绸为代表的丝绸技艺如何更好地发展以及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沟通与交流,“通过学习电商知识,学以致用,把制作的的艾德莱斯产品通过线上进行销售,同时利用电商直播平台作为一个艾德莱斯文化的展示窗口,让更多人了解艾德莱斯的文化,喜欢艾德莱斯的产品,让艾德莱斯绸在传承中焕发生机。通过线上与线下多种形式的传播,进一步地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涵养,走进非遗文化的故事,感受一代代传承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让这些文化发光发热。”实践团队表示真心希望艾特莱斯的非遗文化能真正地走进人们地心中,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源泉,让文化更加长远的传承下去。

在实践的具体阶段,实践团成员为了更进一步对艾特莱斯的了解,采访了馆内游客和周边的群众,以问答的方式调查了人们对于艾特莱斯的了解程度并对艾特莱斯进行推广宣传。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队了解学习到了很多,既了解了艾特莱斯相关的古老故事,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此次实践,实践团队深知身上担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任务,虽然仅仅靠实践团去宣传的力量很微弱,但涓涓细流亦可汇聚成海,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身上始终肩负着铭刻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青年一代应当提升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多了解接触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让非遗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传播。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结束后实践团与艾特莱斯馆馆长和讲解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昊 摄

一审编辑:王欣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2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对李家疃村建设规划设计成果提交

经过多日对李家疃的探究及调研,以及对李家疃进行了充分的实际问题的考量,实践团队对李家疃的当地经济、环境、以及产业现况进行了规划设计,并从中得出一些列李家疃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庄超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进行李家疃村回访活动

经过多日对李家疃村的实地调研以及对李家疃进行了充分的实际问题的考量,实践团队对李家疃的当地经济、环境以及产业问题进行了规划设计。为了团队此次社会实践的方案能到得到实践,7月…… 侯宪章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关于李家疃村规划设计方案成果提交

经过实践团队多日在李家疃村的实地调研与探究,以及对李家疃村实际情况的思考,实践团队针对李家疃村当地经济、环境以及各产业现状进行了多方面规划设计;从李家疃村建设中找出部分潜在…… 叶佩瑄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设计方案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对活动主体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为切实完成实践团队的课题任务。7月29日(通讯员庄超),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与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任蛟龙老…… 庄超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规划设计工作

经过拜访专业老师得到一系列指导之后,实践团队继续开展实践课题工作。7月29日(通讯员叶佩瑄),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再次与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任蛟龙老师和范学忠老…… 叶佩瑄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进行李家疃村建设规划工作

为了更加深入的明确李家疃村潜在问题,同时更好的完成实践团队的课题任务。7月29日(通讯员侯宪章),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与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任蛟龙老师和范学忠老…… 侯宪章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展开对李家疃村建设规划

经过多日对李家疃村的实地调研,实践团队深刻了解了李家疃村当地的经济、环境以及产业等现况。7月28日(通讯员侯宪章),在老师的告诫:“规划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李家疃村的所需所求,但仅…… 侯宪章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拜访指导老师

为更深入的了解李家疃村潜在问题,完成实践团队的课题任务。7月28日(通讯员叶佩瑄),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与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任蛟龙老师和范学忠老师取得联系,进…… 叶佩瑄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学子走进龙延智能 探索智能制造前沿

2025年1月19日,山东大学控制学院的本科生们前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肥龙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天的游…

安宁翼护实践团队赴济南善德养老院开展调研工作

山东大学安宁翼护实践团队来到济南善德养老院开展实践调研工作。医护部护士长韩冰接待并主持了这次实践。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

聊城大学学子三下乡:黄河润岸桑田茂,滩区逢春岁月甜

社区治理创新,迁建社区凝聚合力社区治理是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聊城大学“黄河新颂・滩梦织辉”社…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紫色己巳团圆——团圆饭飘香,年味情更浓

紫色己巳团圆——团圆饭飘香,年味情更浓春节期间,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吃团圆饭成为众多家庭辞旧迎新的温馨时刻。…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蓝色环保行动——共筑绿色家园

蓝色环保行动——共筑绿色家园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李嘉欣参加了一场以“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为主…

最新发布

践行“两山”理论,河海学子探寻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江穿境而过,是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8月16日至18日,河海大学商学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暑期实践调研团赴石泉县考察学习,通过座谈会、访谈、实地走访…
践行青年使命谱写青春华章——大学生核酸志愿者实践活动
7月15、17日、20日,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我爱劳动”实践团成员在成都市七里社区开展为期三天的全员核酸志愿者实践活动,组织小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解决各种问题,为居民提供帮助…
访谈最美乡村教师
炎炎夏日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暑期的来临,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正是一个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的绝佳好时机。今年暑假有一项名为“访谈最美乡村教师”的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师范生勤敏训练营的一名营员,我当然是积极参加…
以大学生鲜活之精神,助力乡村之振兴
(通讯员张升鹤)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将社会实践与所学知识所结合,为社会发展尽青年之责任,同时以青年鲜活之精神承担乡村振兴的重担,体会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实施情况。8月20日,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
走进麦西来甫,拜访古丽的家|塔大学子三下乡,学习宣传麦西来甫
走进麦西来甫,拜访古丽的家|塔大学子三下乡,学习宣传麦西来甫中国青年网阿克苏8月8日电(通讯员乔小凤)“维吾尔族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融会了…
河海学子三下乡:爱心支教前行,助力乡镇扶贫
爱心支教前行,助力乡镇扶贫。为进一步响应学校号召,投身暑期实践,在支教实践中振兴乡村教育和提高自身能力,早日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河海大学“梦企航”支教团深入安徽省亳州市涡阳…
“乡村振兴”——走出巫山的致富路
(通讯员刘昱铭)8月22日,重庆巫山暑期调研小队访问了巫山县曲尺乡乡政府。当天,队员们通过采访曲尺乡政府党委委员、人大主席谭兵,进而深入地了解曲尺乡当地的“脆李”的相关事宜。在会议室里,谭主席热情…
塔里木大学学子三下乡∶达瓦孜初体验,走进新疆非遗
塔里木大学学子三下乡∶达瓦孜初体验,走进新疆非遗中国青年网伊犁8月11日电(通讯员张耀辉)7月1日,塔里木大学在综合楼门前举行2022年“万名师生下基层”暨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
探寻红色记忆,学习前辈精神——大学生社会实践
为学习党史,重温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回顾党的初心之路。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我爱劳动”实践团成员分别于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九一八博物馆开展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走进巫山 了解乡村振兴下的农产品发展现状
(通讯员张成芳),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重庆调研小队成员张成芳走进重庆市巫山县,了解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巫山脆李以及纽荷尔的生产以及销售过程。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