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麦西来甫,拜访古丽的家|塔大学子三下乡,学习宣传麦西来甫
中国青年网阿克苏8月8日电(通讯员 乔小凤)“维吾尔族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融会了音乐(木卡姆)、舞蹈、歌唱、讲故事、说笑话、做游戏、即兴吟诵等艺术形式的民俗娱乐活动。它不受环境条件、时间、参与人数的限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沙拉麦提古丽·卡日向实践团介绍维吾尔族的家——古丽的家。
为深入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麦西来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兵团学子实际行动落实“文化润疆”工程,7月12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喀什古城,调研麦西来甫,拜访“古丽的家”。
开在旅游热潮里的花朵——“古丽的家”
一进入“古丽的家”,实践团成员便被深深地吸引了。“古丽的家”的院落是维吾尔族老城民居的传统样式,木质扶手、窗棂造型别致;一楼窗外的坐榻铺着地毯,条桌上摆放着各色干果;院中央的无花果树已有近60岁,随处可见的艾德莱斯绸,明快的色彩点亮了整个院落。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拍照、品尝瓜果、茶饮和小吃,也可以选择在楼上住宿。古丽的家牵手了非遗,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更以家为物质载体,将其所承载的文化传播使命融入在了消费者的生活居住体验之中。每有一拨客人进入,店里的歌舞演员都会献上他们精彩的演出,欢快的麦西来甫音乐响起,游客也情不自禁地跳起来。实践团队员们与维吾尔族人们、游客一起品尝美食,围坐在一起唱歌、跳舞,就像一家人一样。
“古丽的家”有很多游客,音乐响起,沙拉麦提古丽便会展示她优美的舞姿,与游客共舞。实践团成员看到这个场景瞬间也被感染,控制不住的想上去和他们一起跳。团队成员就其中的一位游客进行了采访“请问您来到新疆喀什,来到古丽的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感谢古丽的家,满足了我对维吾尔族的家的一切好奇心,我在喀什已游览10天,喀什很美,在古丽的家住了十天,在这里我会忘记烦恼,真正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喀什人文色彩浓郁,更让我流连忘返”一位湖南游客说。
图为实践团观看麦西来甫表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玮摄
以优美的舞姿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
之后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古丽的家”的主人——沙拉麦提古丽。沙拉麦提古丽说:“我的微信朋友圈已有3000位游客,他们回去后宣传喀什,宣传我的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采访中沙拉麦提古丽向实践团讲解了麦西来甫的历史渊源,在她的介绍下,实践团队员们对麦西来甫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沙拉麦提古丽的讲解,实践团队员们了解到麦西来甫的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管是哪种“麦西来甫”,都没有演员和观众的区分,无论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是东道主自己,人人都是参与者。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人民不可缺少的娱乐手段,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见证,又是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的“学校”,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具有传播艺术和道德风尚的社会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中,麦西来甫也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并在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
“家”文化体现“维”文化
在与沙拉麦提古丽的细访之中,沙拉麦提古丽强调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有自己的风俗、礼仪、饮食、建筑、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来这个“家”中可以看到维吾尔族的文化,体验维吾尔族人情,服饰都是艾德莱斯绸制作(维吾尔传统布料),屋内装饰也带有维吾尔族的文化色彩(木雕、石雕装饰)。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唯有与时俱进,利用新技术、新思想、新方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线下表演、线上短视频宣传,沙拉麦提古丽真正做到了让非遗在群众中“活”起来。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沙拉麦提古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飘点点摄
“重现旷古遗音”,传承非遗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调研开展以来,成员们积极投入其中,坚定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勇气以及助力文化自信的决心。成员们纷纷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我们要不忘初心,寻根寻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更要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通过这次调研,本团队不仅仅学习到了大量与麦西来甫相关的知识,也领略到了麦西来甫独特的魅力。团队成员们也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能让麦西来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融入更多人的生活,让更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渊远流长,不断传承下去,发扬出去,让人类的文明更加璀璨!
图为实践团与沙拉麦提古丽的家人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梁飘点点 摄
一审编辑郑月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2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