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品味非遗美食,传承“摔面”技艺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刘晓艺 朱鹏玮

为助推家乡特色文化宣传,丰富弘扬符合时代发展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维周之翰”文化传承实践团成员刘晓艺在2022年8月7日来到了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公平面馆,品味独特风味,传承非遗文化。

2015年,“蓬莱小面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理念,在品味蓬莱小面的时候,需“一挑、二看、三品汤”,即挑起看面的韧性,色泽黄里透白,再品汤的鲜香味美。带着这份理念,团队成员来到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公平面馆,采访师傅制作技巧,品味非遗美食,深入了解蓬莱小面的特色与独特之处。

深入了解小面历史,品味其独特之处

一大早,实践团成员便来到蓬莱公平面馆。进入面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熙熙攘攘的食客与师傅在面板前忙碌的身影。师傅趁着开卤的时间,向成员介绍了蓬莱小面的渊源历史。师傅指着墙上的贴画,对实践队员讲述了一则蓬莱小面在民间的流传故事:“在民国时期,传人衣福堂制作的蓬莱小面遐迩闻名。因其用料和做工极其考究,故供应量不大,每晨仅售百碗,但远近闻名,常有外地客商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引为憾事”。在感叹历史悠久的同时,实践团成员也对蓬莱小面充满了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碗面才能让人因为没有品尝到而感到遗憾呢?

亲身实践,体验“摔面”技艺

这家面馆的生意十分火爆,实践团成员便借机在一旁仔细观摩师傅制作小面的手法与过程。师傅穿着白色的厨师服,手中的面团在他的手中被无数次抻开。不久,面团便由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团子变成了一根根身材纤细的白面“美人”。面条随着师傅的节奏起起落落,不时“啪”地一声打在面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看着这门“摔面”技艺,实践队员顿感妙趣横生,不禁跃跃欲试。她便在一旁“偷师”,模仿着师傅抻面的动作。

待到上午10点左右,面馆的生意才稍有停歇。成员终于等来了机会,便提出想亲身去体验一下这门技艺,师傅欣然答应。因为是新手的缘故,师傅便给了一个小一点的面团。面团小,质量轻,对于新手来说也就更容易操作。在做完消毒清洁工作后,实践团成员在师傅的建议下戴上了一次性的手套,之后她便“照着葫芦画瓢”,模仿着师傅的样子进行“摔面”。成员在师傅的指导下,将手中的面团抻开,对折,再抻开,再对折,一直重复着这样的过程。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摔面”过程,其中也是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条出现了断裂以及粗细不均匀的情况。看起来格外简单,但是在实际进行操作的时候,队员才深刻地体悟到为什么说“摔面”是一门技艺,里面包含着很多技巧和方法。抻面所需手劲也比较大,在“摔面”过程结束后,实践队员的手中已经出了薄汗。

验收成果,品尝小面美味

最终师傅为实践队员端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地地道道的蓬莱小面,细如发丝,爽滑筋道,其香气浓郁,更是随着热气往鼻腔深处钻去,这不禁引得实践队员食指大动。拿起筷子,挑起如发丝一般细的面条,裹挟着鲜香四溢的汤汁,在味蕾处厮磨,叫人回味无穷。面馆老板看到食客享受的神情,不禁淡然一笑,似是自己的辛劳成果得到了赞许的成就感。

品尝百味,总有一种食物能勾起人的情思。在面馆中放眼望去,有一家人围坐一桌,欢欢笑笑,品味着蓬莱小面的独特风味;有打工人,早起吃面,匆匆忙忙地赶着工作的末班车。人们都在等待一碗热乎乎的小面,与其他在早上刚刚开张的店铺相比,店内忙碌的身影以及座无虚席的大堂拉开了蓬莱人美好一天开始的帷幕。

通过与蓬莱小面的近距离接触,在感慨其制作精细、味道鲜美的同时,实践队员也深深体会到制作者对人间烟火的热爱以及对用心做出一碗好面的严谨和追求。一碗碗蓬莱小面凝聚着制作者的匠心和蓬莱人代代传承的智慧,实践队员也期望通过采访与学习,传承非遗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0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古老的唢呐奏响新时代的乐章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6日调研团队来到歇马村,走访调查石鼓镇另一传统文化“青山唢呐”,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团队准备采访青山唢呐的传人易礼强老师,调研团队到来时,易老师正……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油纸伞传承不进则退的过程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5日,骄阳似火的七月正如调研团队的热情,随着两天对油纸伞的走访,调研团队对油纸伞的热情逐渐高涨,按捺不住心中对制作油纸伞工艺的向往,25日上午,调研团……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相见石鼓镇以油纸伞结缘。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3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雨过天晴,清爽怡人,大雨过后的石鼓镇没了之前的酷热。调研团队开始了今天的石鼓镇传统文化的调研工作,今天的工作依然着手油纸伞的走……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伞可再造,人却难寻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4日,通过两天在镇上走访,调研团队已经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权威的分析,调研团队来到了石鼓镇乡政……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石鼓油纸伞——三尺伞面画尽历史

2018年7月22日,调研团队从湘潭大学出发来到湘潭县石鼓镇,走访调研油纸伞的制作工艺,诗经里对七月的描述为“七月流火”,而湘潭县这边的天气正是如此,上午到达时还是艳阳高照,酷…… 刘泽湘,连华。 湘潭大学学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最新发布

合肥工业大学“徽风戏韵”推普实践团赴祁门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为深入了解祁门县地方戏曲目连戏,挖掘整理地方戏曲、俗语民谣等,更好地服务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7月17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徽风戏韵”推普实践团乘车赶到了位于安徽省与江西省交界处…
观三铺龙拳,寻武术精髓
武术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不仅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还有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武术的价值逐渐显露。为了更好地挖掘中国传统武术,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打三铺龙拳,品非遗文化
8月7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维周之翰”文化传承实践团成员来到胶州市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进入文化馆二楼的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厅,了解学习三铺龙拳的相关内容…
寻戏曲语言古韵,探非遗传承新路,推普助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印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地方戏曲,服务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2022年7月15日至19日,合肥工业大学仪…
合肥工业大学:徽池雅调承戏韵流传,字正腔圆助乡村振兴
为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地方戏曲,服务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日前,合肥工业大学赴祁门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开展了以“徽池雅调承戏韵流传,字正腔圆助乡村…
湖北学子三下乡:远离拐卖,巧识骗局
人口拐卖是一项世界性犯罪,为增强小朋友们的防拐意识,提升其安全自护的能力,7月31日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暑期实践队于随州市府河镇骆家河居委会开展“远离拐卖”主题课程,教授小朋…
西建大学子三下乡:“朱霞映初心,激昂忆峥嵘”红色观影活动
2022年7月20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子“三相”党史学习团队赴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党史学习。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党史文化,25日“三相”团队和城北区部分老党员选择观看《长津湖》与《建党…
青岛理工大学“星火青春”党史宣讲团:星火燃东平 奋斗正青春
西临黄河,东望泰山文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涵养三千年古韵培育蓬勃革命情城市的灵魂跨越时代人民的奋斗贯穿古今百年前,红色种子在这里萌芽现当下,红色精神需我们传承星火照耀东平青春点燃热情QUT人文与外国语…
船政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地标,追溯红色记忆
中国青年网福州8月15日电(通讯员杨子杰)2022年7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与智慧交通学院青春筑梦,全食可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福州魁岐革命纪念馆、螺洲古镇、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船政格致园等地…
湖北学子三下乡:开班仪式,成长启航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暑期实践队赴随州市府河镇骆家河开展2022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22日,“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