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原汁原味的方言,将游子的那一份身虽远而心永在的怀乡之情表述得淋漓尽致。 2022年7月15日至7月30日,广西师范大学闽普互推调研团成员为响应特区政策与对方言文化保护的初心,在福建省厦门市以凌霄少年班暑托班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进行闽普互推调研计划中的闽南方言传播调研,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以传播教学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为基调的综合实践课。
2022年7月16日,调研团成员在凌霄少年班暑托班的课堂上,以闽南中秋节的传统地方活动为载体,在学生间开展了博饼的试玩活动。用闽南文化为媒介,向学生们介绍了博饼中的闽南文化。在课堂开始前,学生们就对博饼活动的道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开始前已经有些有玩过的学生积极地向其他同学科普,兴高采烈地说道“我知道!这是博饼!可好玩了!我们家每年中秋都聚在一起玩!” 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研究面前的红色瓷碗和六个骰子,言语中克制不住的兴奋。活动正式开始后,团队成员先向参与试玩活动的同学们介绍博饼文化的来由以及博饼游戏的规则,其间进行临时提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进行作答,活动过程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老师领读学生跟读为主,如“博饼”、“一秀”、“二举”、“三红”、“状元”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闽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习闽南语知识,了解闽南语文化,并简单掌握了与博饼有关的闽南语用语。活动期间气氛火热,学生们反响积极,骰子和碗碰撞得清脆悦耳和学生的笑声此起彼伏。
课堂活动结束后,调研团成员对一同参与活动的高乐老师进行专访,高老师向成员介绍道,对于闽南语的传承与传播,闽南各地学校也积极配合政府号召,以开展兴趣课堂、课后实践等多种形式将闽南文化落实到学生中。以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为例,设有专门的闽南兴趣课程,“学生们对闽南兴趣课程反响特别积极,就算是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跟着从朗朗上口的闽南语童谣,玩乐中不知不觉学到了不少新知识。”高老师笑着说,“当你发现下课时走廊上出现许多学生哼唱着闽南语童谣蹦蹦跳跳走出教室时,那他们一定刚刚上完闽南兴趣课程。”同时,高老师也表示如今校内能教授闽南的教师数量仍在少数,学校也有针对这方面的考虑,并积极面对。除了闽南籍教师执教外,还会定期组织老师参加闽南文化课程培训,通过制作配套光盘,让非闽南籍的老师也能借助教材光盘,统一授课,教学互促。高老师告诉成员,作为一名非闽南籍教师,面对学校这种课程安排以及对闽南文化的重视程度非常赞赏,认为这样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闽南文化的传承传播、保护发展的活动中,“教材都是有专业的教授指点制作的,不仅简单易懂,每次上课都受益匪浅。”她认为,将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更好的落实下去是很有必要的,学校不仅有闽南语的教学,还有大嘴鼓、南音等不同的闽南文化兴趣班,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接触、了解,通过这扇门走进闽南文化的殿堂。
此外,调研团成员还对刚刚参与博饼试玩的同学进行采访。对于这一次的综合实践课同学们表示形式很新颖,很想进一步深入地去了解。其中杨萱滢同学表示“虽然家里也有玩过博饼,但是每次大家在玩的时候说的都听不懂,现在知道了是在用闽南语说博的是什么奖。”她向成员解释道,虽然平常在学校也会有关于闽南语闽南文化的课程,但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家里家长们交谈也都是普通话很难找到实际应用的场合,而这次的课程让她能够活学活用,刚学的几个闽南语也还深深印在脑海中。 “以后家里博饼我也可以用闽南语大声地说出我博的是什么奖啦!” 她说这话时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当谈及对闽南语的熟悉程度时,杨同学表示,她曾经在车上的广播电台听到似乎是闽南语的歌曲,虽然不记得曲调,也不能确定歌词就是闽南语,“感觉是闽南语的歌”,能够对闽南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无数专家学者教育家都在为传承文明而努力,闽普互推调研团成员们作为师范生,且未来致力于成为闽南地区的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将闽南方言、闽南文化予以创新传承,而非固步封、停滞不前。因此,调研团要做的不仅要把方言的“根”留住,还要使其开枝散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8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