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扬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辈,踏着晨光,迎着朝阳,6月26日早上八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近农兴牧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位于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
纪念馆馆长用亲切的本地语言来阐释刘伯承、邓小平在临泉驻守的革命历史,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决战决胜的革命历程讲解给实践团青年听。战争总带来无数流血和伤亡,在馆长讲述刘伯承六岁的女儿遇害这段历史时,听者无不悲伤。战时不曾因为身体受伤而流泪的刘伯承,终是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他明白,敌人用卑劣的手段攻击革命军队领导人,其阴谋是为了摧毁最高指挥者的内心,坚强抵制悲痛,真相要查,革命要继续。
实践团对战争“转折前夜”、“千里跃进”、“挥师临泉”、“精神永驻”四大展厅进行参观。展馆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手段,通过景观塑造,模拟指挥、战争场面,配以浮雕、绘画、照片等,逼真地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临泉长达88天的战斗生活全景。越是走近革命先辈,越是深入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聆听了馆长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决战决胜的革命历程的讲解,看到战争复原的场景,听到革命烈士付出鲜血和汗水的英雄事迹,作为青年大学生更要感恩、缅怀革命英雄,是他们的牺牲换取了革命胜利,人民才能创造出和平的国家,人们才有今天和平稳定的生活。
怀着沉痛的心情走出纪念馆展厅,来到淮西指挥部旧址。推开院门,进入昏暗低矮的房屋,屋内陈放着刘伯承、邓小平当年驻军韦寨镇吴营村使用过的物件以及当时指挥作战、行军所用的地图、工具等,再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和历史情况。解放战争期间,临泉人民昼夜赶做棉衣、鞋袜、筹集军粮等部队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军需品。阜阳战役中,临泉人民组织了大批的民工和担架,支援刘邓大军。据统计,全县总计为部队提供粮食约300余万斤,柴草360余万斤,鞋、袜3万余双,棉花3万余斤。临泉人民对革命战士的爱戴是“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刻体现。在纪念馆内,当地幼儿园组织老师前来参加党性教育学习,一位党员在接受实践团队员采访时,满怀感恩地说道,“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刘邓大军在淮西大地上播洒下红色的火种,他们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了革命精神,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参观红色纪念馆,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用青春和热血,描绘出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如今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血脉相连。今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七月一日中国建党日在即,继续学习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在感悟历史荣光中,勇担重任践行使命,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青年大学生在为国家事业发展奉献力量的道路绝不掉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8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