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现状与展望
——关于各地在职教师的调查
一.摘要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受各种条件影响,发展前景良好,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师范生的角度了解乡村教师,对于广大师范生的前景规划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教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努力突破现实困境,最大限度保障乡村教育人才、最大限度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二.关键词
乡村教师 农村教育 教育平衡 教育资源分配 教育资源联动
三.前言
乡村教育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是新时代教师的重要工作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党的十七大以及张桂梅等感动中国、为乡村教育出力、拼命的楷模故事广为流传,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这一教育问题上,我国乡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快捷、科学的健康轨道。但乡村教育振兴的前路依然遥远,暴露出的新旧问题依然存在,解决好乡村教育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而调整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
在教育中,乡村教师的角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乡村教师是发展乡村教育的基础和必需品。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乡村教师,可以说是一个特别的新兴职业,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高达58.3%。正是这些乡村教师献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汗水与青春献给广阔的乡村。
根据此次调研内容,我们发现乡村教师的工作状况较之前相比有较大改善,但与城市教师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其中还有薪资待遇低、高级教师资格评定困难、教学任务难以落实、教学难度难以提高、教育资源不协调、人才流失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在职教师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及对新一代教师,也就是正就读师范专业的我们提出了愿望与要求。我们也对调研情况进行思考和反思,共同进步、学习,争取在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实习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为乡村教师的队伍尽一份力,为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发一分光。
四.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调查数据
此次调查主要对象是在职教师,乡村城镇教师兼有,男女性别比例基本持平。调查教师平均年龄41.01岁,平均教龄为17.38年。基本全为大学本科师范生毕业的普通公办教师,任教学科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大部分(61.97%)担任过班主任一职,且有过城乡教育流动经验(64.79%)。选择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以奉献类思想基础,以家乡教育、为乡村培育人才为主。任职学校近四年来,仅11.27%的学校无教师流失问题。在个人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或困难,且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与个人发展中所遇问题息息相关,都以“环境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职称评定难”为主。乡村学校的教师缺口大,尤其缺乏数学、物理、音乐(含舞蹈)、美术(含书法)、信息技术(含通识技术)、心理、外语教师。县市义务教育的教师轮岗政策,有48.25%的教师反应有效果不明显现象,18.31%的教师反应没有实行教师教师轮岗制度。如果成立的学校邀请任教,仅45.07%的教师选择留在乡村学校继续任教。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88.73%的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乡村文化特色,100%的教师会在课中或课外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调查结果总结
调查内容从教师实际课堂入手,囊括教师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实际政策、价值观等问题。从调查数据来看,乡村教师细心反馈自己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想法。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相比,在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学生可接触到的教学资源仍有不足。
(三)乡村教师的工作现状
1.乡村教师的地位较低
虽然都是教师,但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相比,会有不自信的思想。在提起乡村教师的“坚守岗位”、“奉献青春”,所有人都会肃然起敬,但离开这些,提起乡村教师都会有一种“不值得”的感觉。有人会感叹别人,甚至感叹自己,多半会被“在农村教书的”概括。
2.乡村教师待遇偏低
据了解,许多真正的乡村教师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的实际工资不足三千。年轻的正在实习的乡村教师,实际到手工资不足两千。即使在乡村的消费较低,也只够维持个人生活,若要养家,这些工资是不够的。在许多乡村,也有不少,拿不到承诺薪资的情况发生。
3.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在理科和综合性发展科目的短缺非常严重。数学、物理的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这对乡村教育是极其不利的。从事理科教育的人才,也易被城市学校以高薪聘请任教,人才向城市倾斜严重。在音乐(含舞蹈)、美术(含书法)、信息技术(含通识技术)方面的短缺,与乡村学校对此类科目的不重视相关,也与乡村教学设备不完善相关。
4.乡村教师教学生活环境简陋
乡村学校的环境建设不过关,多媒体教学的压力较大,不少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不足。有些乡村学校没有足够可供学生使用的电脑,这让信息技术类课程在乡村教育中无法顺利发展下去。在偏远些的乡村学校,学生少,存在多年级在一起上课情况,学校没有标准操场,让体育课无法顺利达标。而大多数乡村教师会在学校居住,有老师与学生同住一栋宿舍楼的情况,这对老师的日常生活和私人隐私造成很大困扰,若长时间不能满足老师的生活需求,更多的老师选择往城市调动,有的老师直接选择辞职。据校方了解,大部分乡村教师的家庭住址不在本地乡镇,每周有一次回家机会,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乡村教师的回家之路十分困难。
(四)乡村教师发展中的有力支持
1.楷模宣传力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爆炸性涌入生活,“乡村教师”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大众视野,起到了极大的正向影响。例如:开办女子学校,奉献一生的张桂梅;1996年参加工作就扎根农村十六载的姜梦云;2011年至今坚守山村的侯芹英;说出“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的张晓玲……
2.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职称评定给予优待!”的政策;《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生活补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等支持政策频频出台,激励乡村教师的发展。
(五)乡村教师发展中的不利条件
1.乡村教师与乡土社会有距离
乡村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任教在乡村,这一特点,就明确要求了广大乡村教师必须拥有浓厚的“乡土情怀”。要真正扎根在乡村,要真正明白乡村教育的内核和实质,不能空讲大道理,不能用“家国情怀”来过度抬高和麻痹自己。乡村的学生数量少,从小接触的新鲜事物少,对于潮流和机械的了解少,这都需要乡村教师去引导、提高。同时,根植于乡村的优良传统,风景名胜,文化自信感,也需要得到认可和宣扬。大部分乡村教师的原籍并非乡村,自小生活环境与乡村不同,对于乡村学生的许多情感没法感同身受,会在任职前把乡村过度美化或丑化,导致现实与想象不符的情况出现,难以扎根乡村教育,难以触及乡村教育内核。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既受其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更新愿望的影响,又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可以说是自身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教师专业发展也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其生活的环境,则难以理解其专业发展。”
从本质上看,乡村教师是国家教师,几乎全为公办教师,乡村学校是村镇的“国家机构”。当前任职的乡村教师基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入职香醋后与乡村不熟悉,产生隔离感,部分教师的“向城性”流动倾向更加剧了这种隔离感。
2.乡村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国家对于乡村教师的相关政策支持不断出台,但在具体落实中却总是差强人意。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政策调查不充分,甚至有“失真走样”的情况出现,这些都直接弱化了政策执行的效力。乡村地处偏远,人烟稀少,政策推进力度不够,许多针对乡村教师、乡村教育的福利政策难以发挥实效,落实覆盖面不光。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享受不到这些政策红利,自然减少了乡村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升以及专业发展的机会,乡村教育也就失去了不断与时俱进的活力。
在乡村教育中,因为乡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资金和资源调配不合理,乡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的教育发展,但是各地的教育经费投入还是不均衡,甚至一些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仅仅是发达地区的四分之一。乡村教师的补贴甚至工资拖欠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无疑助长了“向城逃离”、“跨职逃离”、“缺岗少编”的现象。
3.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自从国家实行支教、轮岗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压力。教育均等要求学校必须有重组的师资资源,可现实却是,乡村留不住人才,不少乡村教师一人带多年级,一人一周上三十多节课,教育压力巨大。与此同时,城市学校存在多教师竞争一个实习岗位,教师饱和甚至许多年轻教师无法考入编制体系内的情况。市区私立学校的老师饱和程度也非常高,以高薪聘请教育人才甚至研究人才。不断抬高对师范生学历的“内卷”,教育学人才追求高学历,拿到高学历后又看不上乡村教育,选择向更高的地方发展。
在乡村教育中,对乡村教师进程的筛选机制比较严格,大部分采取考试选拔的方式,经过层层选拔才能拿到去城市学校轮岗的机会;可城市教师去乡村学校轮岗却往往不需要严格选拔,甚至会派刚入职但少经验的年轻教师或年老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去参与轮岗。这样不免会让乡村教师和城区教师中的骨干力量集中到城市学校,而轮岗时,乡村学校流失顶尖乡村教师,迎来的确不是更优秀的城市教师,这无疑也是一种城乡学习资源的倾斜与调配不均。
在更为直观的教学用具、教学环境来看,城乡差距也十分显著。现在,城区学校每个教室一套齐全的多媒体设备、中央空调是最基础的配置,标准操场、足球场、篮球场、体育馆内标准场地、专业的体育用具也是教学基础;每个城区学校的音乐教室(含专业老师、乐器、录音录像设备)、美术教室(含专业老师、美术用具、美术鉴赏陈列馆)、电脑室(可供整个年级一起使用)比比皆是。反观乡村学校,渣土跑道,甚至根本没有足够大的场地;音乐课局限于学几首歌曲、认识几种乐器,根据问卷数据来看乡村教师音乐美术老师缺口很大;美术课局限于认识集中画法,极为简单的绘画,大多走个过场;信息技术课几乎与乡村学校的学生无缘。基础设施的差距导致两地孩子们能接受到的教育差异,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资源倾斜与分配不均。
4.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意识不足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乡村教师学历普遍没有城镇教师学历高。虽然大部分教师是大学本科毕业,但也有许多中师毕业甚至极个别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编进入学校任教,“所教非所学”现象普遍,一名教师身兼多种学科教学也十分普遍。因为这些原因,乡村教师往往课程任务重,疲于备课教课,没有太多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也会有认为乡村学生完成课程任务即可,过多考虑学生课本上的死知识和应试方面的知识技巧,并无过多拓展。久而久之,乡村教师几乎是自己教什么知识,自己也就只掌握什么知识,提高意识不足。这对乡村教育来讲无疑是不利的,教师不主动提高自己,或提高意识不强烈,意味着乡村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知识深度比不上城镇孩子。
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47.89%的教师会每天阅读专业性相关书籍,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涵养,但调查数据总有局限性,在更多我们没有接触到的更加偏远的山区,这一数据是达不到的。
5.乡村教育专业知识结构固化,很难拔高
由于乡村教师资源的缺乏,代课层层拔高很多,使教师政体水平难以保证,他们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缺乏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这导致部分乡村教师整体素质较低,与城镇教师有较大差距。在有机会外出学习的乡村教师反应教授们、专家们不了解乡村教师的实际,培训内容和现实差距远,这样的培训跟听天书一样,他们讲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各不相干。而这,也无疑是外出学习的乡村教师的心声。这样来看,乡村教师的拔高难度大。乡村教育的专业知识结构固化体现在乡村教师本就结构性缺口大,所教内容的专业局限性大,加之乡村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发展并不显著,导致乡村教育普遍性的知识固化、封闭。
(六)乡村教师现状的解决方法
1.立足于乡村社会实况,扩充乡土知识,根植乡土情怀
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使其拥有坚守乡村教育的执着信念和自觉的情感基础,只有寄情于乡村教育才可以“留得住”。“乡村教师与他们所处的独特社会经济环境具有共享、联系与互惠的性质”乡村教师要走向乡土,多与乡土文化交融从而产生共鸣,只有深刻理解乡土情怀,才可以更好的理解乡土教育,才能更好的把握乡村教育的关键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强化乡村教师发展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切实优化乡村教师精神和物质文化甚或环境,提高其待遇,满足乡村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要深化乡村教师“为乡”的敬业感,不要把乡村当作退路或镀金的跳板,乡村教师要了解乡村教育的使命担当把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把扩充专业知识、增强乡土情怀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开展实践课程,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乡村的独特与美好,多与当地村民交流所得,同时也与学生家长形成良好而密切的交流,提高教育效率。要基于乡村文化进行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联系实际才是教育的真理,进行文化回应性教学,让课本上的知识长出“根”来。
2.拓宽社会实践性和学习性道路,让乡村教师更能看见广阔天地
乡村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乡村,但别人不可以强制或道德绑架乡村教师让他们一辈子只能待在乡村、只能待在一所学校。轮岗等政策一定要切实落实,不能有漏网之鱼。加强和拓宽乡村教师走出乡村学习的道路,提高乡村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开展高质高效的教研活动,形成教研制度,针对乡村教师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依据现实情况建立校验时间共同体,开展高校短时的教研活动。提升培训学习的切实性,不能让专家教授所讲脱离现实,并不能让培训内容和实际教学分道扬镳,提高培训的实用性,所学能有所得才是最重要的,一场培训的价值与参与人员职位高低、人数多少无关,价值在于一场培训可以创造多少价值、能让多少孩子受益。
3.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落实各项福利政策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和地方必须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特别制定“硬政策”和“软政策”相辅相成、重点发力,以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对于乡村教师的薪资、补贴一并要落实到位;对于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优惠政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要集体落实到位。只有这些保障和福利落实到位了,满足了乡村教师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要求乡村教师放弃城镇的优渥生活,投身乡村教育。不要让教师惧怕乡村教育,不要让教师排斥乡村教育,不要让已经投身乡村教育的教师寒心。
4.创新教学模式,搭建互联网平台
乡村学习的教育方式多为传统的“讲”与“听”,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低于城镇学生,家庭中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力度也小。但最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目前的素质教育,尤其在面对与城镇学生共同竞争的时候几乎没有优势。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互联网,快速与外界建立联系,互通有无,才能最快速的提高乡村孩子的眼界,才能最快速度的拓宽乡村教育的知识含量。要从科学性、引领性、前瞻性和长效性出发。要“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切实履行,扩大参与性,加强体验性。
从而在整个社会建立对于乡村教师的价值支持和专业价值认同感,在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交流中增进集体性的专业认同,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自信和专业自信。通过互联网营造乡村教师自主发展的文化氛围,使更多的乡村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让乡村教师成为真正让人羡慕的职业。
(七)乡村教师的寄语与未来展望
在我们的调查中,城镇教师和乡村教师都表达出了乡村教育的不易,也表达出了对乡村教育的希望,更多的是对莘莘学子的嘱托和殷切希望。
“希望同学们能够刻苦学习,练就一身本领,为将来的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爱岗敬业;有条件的尽量提升自己的学历,读研,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选择;鼓励大学生回到家乡,为家乡教育振兴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希望你们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传播给社会,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我们调查访问到的在职教师都是任教一二十年的壮年教师,他们在经历了学生时代,工作迷茫的初期,体验了城镇教育和乡村教育后,直到那些困境,还是希望在校师范生可以回馈社会,反哺乡村。在调查问题“如果还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是否还会选择投身乡村教育”中,100%的教师选择“是。”
五.总结
我国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来讲还是比较不足的,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还是很弱。但是随着国家对教学科技事业改革的深化,国家也越来越加强对乡村教育的建设,并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述的政策无法按时按点落实,教育资金不足,教学环境差的问题会得到解决。同时,在对于乡村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不少老师乃至社会还将乡村教师作为教育中的最低层职业,这源于社会对乡村教育的不自信,一定要提高乡村教育的普遍,一定要提高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感,一定要提高乡村教师对自己专业和职业的自信感和认同感。而且不光是乡村绞死,更是整个教育体系,整个社会都养成良好的风气。不要提到“乡村教师”脑海中只能浮现出“奉献”,要让社会看到乡村教育的潜能,要让教师、社会知道乡村教育和城镇教育甚至和学术研究一样的重要,一样的不可分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5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