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激励困难学生志存高远、奋发向上,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学生资助等工作中取得的卓越成效,成为国家资助和发展代言人,强化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资助育人 筑梦青春”实践团于7月5日至8月5日,前往三省七市进行政策宣讲并对资助政策普及情况调研。南工大学子以实际行动奏响教育精准资助最美乐章,打通学生资助的“最后一公里”。 “打”基础,宣传手段添“匠心” 实践团队前期认真筹备,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搜集相关事迹资料,制作微视频《一粒尘埃,一束花开》。 视频主要讲述了家境贫困大学生在政策关怀下成人成才,回报社会的励志故事,而这正是当代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大学生的奋斗群像。视频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通过身边故事引起共情,扩大资助政策覆盖面,用身边的榜样带动青年大学生们自立自强、感恩社会、传递温暖。此外,实践团还制作了相关海报和宣传手册,助力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 “悉”政策,精准施策增“信心” 炎炎夏日,热情不减。团队成员利用暑假时间,跨越3个省份,7个城市,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村入户实地宣传资助政策,帮助学生及家长全面深入解读学生资助政策,同时,分发和收集资助调查问卷,征求学生及家长对精准资助的意见和建议。实践团成员全力讲好中国学生资助故事,展示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提升学生资助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实践团成员利用高考招生录取期间,前往宿迁当地高中学校,在介绍资助政策过程中有机融入“招生”元素,将资助政策“手把手传递、面对面交流”。在和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时,积极介绍资助政策,热情服务,答疑解惑,使国家资助政策在学生和家长中人人知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巧”设计,宣讲调研显“关心” 通过前期调查问卷、意见收集、政策搜集,团队回收了98份有效问卷和建议,经过商讨,团队成员前往对资助政策需求较大的社区,进行宣讲。活动以流动发放宣传单为“动”,以社区宣讲为“静”,通过流动发放宣传单和定点宣讲“动静结合”的方式,让社区群众初步了解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随后通过定点咨询的方式,为社区群众解疑答惑,让社区群众进一步了解相关资助政策。 “我们要精准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徐州市丰县民政局负责人这样说。听到这番话,实践团的成员们更觉责任之重大。 “树”典型,助学筑梦暖“人心” “资助育人 筑梦青春”实践团中贫困生占比43%,他们都是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同学,暑假期间,团队成员开展线上宣讲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线上1场,线下3场,涉及人次200+。积极向同学、家长讲述有关国家资助中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相关的资助项目以及相对应的评审条件。同时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自己在国家、学校资助政策帮助下如何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还在课业之余反哺社会,勤工助学、成为防疫志愿者,在国家和学校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实践团还邀请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进行相关分享,体现榜样引领示范作用,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学生和家长们纷纷表示,他们对国家资助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那些因为经济困难而陷入困境的学生也重拾了求学的信心。 “进”班级,薪火相传守“诚心” 实践团组织团队成员前期返回高中母校宣讲,从而打下前期基础,而后又深入班级开展资助诚信班会,向班级同学解读了国家和学校的学生资助政策相关文件,并向同学们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同时通过部分反面典型案例,警示同学们正确认识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的恶劣影响及严重后果,争做诚实守信的文明大学生,并鼓励同学们要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争取在青春赛道上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谋”发展,建言献策见“热心” 团队成员前往当地相关资助部门咨询当地的资助政策,寻求专业解答,同时,在过程中进行调研,找到资助政策施行不到位的原因,分析问题,并且结合实践经历、专家建议、专题调研等,与有关部门交流研讨并提出合理意见,如:加大宣传力度,简化申报程序,拓宽资助渠道等。 “资助育人 筑梦青春”实践团以防止返贫现象出现为出发点,以政策宣讲为基础,助力学生无忧入学;以调查调研为契机,协助资助工作发展。此次实践活动加强求学学生对于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增强高中学子上大学的底气和信心,帮助更多处在困境中的学子,让资助政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一位学子的梦想之路。同时,实践团成员在宣传时,留心留意,关心党和国家所提出的资助政策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程度,积极协助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助力推动学生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助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显性资助和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为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实践团成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5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