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实现文化认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早在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就提出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为新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奠定了基础。2000年通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提升国民整体的语言文化素养。普通话对于每个人而言,它都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语言,它在促进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人认为普通话学不学都无所谓,要是这样认为那就错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种普遍通用的语言,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共同语”,以方便交流,进而增强人民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
这个假期我参加了我们土木工程学院的“星语普愿实践队”,旨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普通话的推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原本决定的线下实地实践由于疫情原因,改为分散返乡,进行“三下乡”推广普通话实践活动。随后两天,实践队员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了“普通话问卷调查”工作,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民俗文化,调研当地普通话推广情况,向当地群众宣讲此次活动的目的及后续工作计划,并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民俗文化,调研当地普通话推广情况。志愿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与村民的交流中摸清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以及当地居民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语言需求。队员们发现,当地没有形成很好地说普通话的风气,村民们普遍认为用方言互相交谈更亲切和蔼,说普通话反而增加了与家人的隔阂,拉开了与乡邻的距离。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志愿者纷纷向当地居民宣传普通话的意义,向民众说明推广普通话是由国家宪法所规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学习普通话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暑期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磨炼,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3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