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振兴,产业为基
——建筑学院“暖风志愿”暑期社会实践队
定远黑猪、皖西白鹅……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养殖品牌,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探究养殖业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6月24日,实践队员辛维宁前往虞城县站集乡郑楼村展开相关调查。
6月24日上午,通过对郑楼村民的询问,实践队员找到村中一家有丰富养殖经历的农户。但当走进养殖场时,却发现猪圈里并没有一头头猪,有的反而是几只小羊。这不禁让实践成员生出疑惑。
养殖场主是一对中年夫妇,据他们所说,这家养殖场已办了十多年,而在今年之前,猪类一直是这家养殖场唯一的养殖种类。然而,2018—2021年的非洲猪瘟席卷整个养殖猪产业,他们的农场也未能幸免,在去年他们养殖的猪几乎全部死亡。而更为不幸的是,他们运用自己的耕地进行养殖,农业上也是颗粒无收。惨痛的教训让他们放弃了持续十多年的养猪行业,今年只能简单养几只羊。看到养殖场中多处空着的猪圈,实践队员决定通过网络寻找一些可以改变这里的方法。
离开养殖场后,实践队员在网上查阅了许多养殖方面的资料,并通过和其他实践成员的讨论确定了两个具有可行性的办法。下午,实践队员再次来到养殖场,提出了相关办法。一是建立养殖合作社。据资料显示,贵州铜仁市江口县民和镇的大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生猪养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合作社模式下的生猪养殖,采用了智能化、标准化、小单元化的养猪模式,即使在严峻的非洲猪瘟级新冠“双疫情”形势下,生猪存活率也达到了98%。二是将猪圈合理改建成牛棚。如果难以做到合作化经营,可以养殖遭遇疫病更容易存活的牛,既不浪费已经建设的猪圈,销售行情一般也比较稳定。养殖场夫妇听取了实践队员的一些相关意见,向实践队员表达了感谢并表示会合理采纳队员的意见。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和目标。实践队员通过对郑楼村的养殖业的调查,认识到合理改进养殖业主体和养殖品种有利于助力乡村养殖业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农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推动乡村振兴。
负责人联系方式:建筑学院辛维宁-17530291336-1827050359
指导老师:朱启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7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