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早日达成双碳目标,且在减少农业成本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7月1日西安理工大学减废增“肥”实践队前往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耕,回归本源。综合利用固废资源,变废为“肥”,将肥料还于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减少碳的排放。
图为减废增“肥”实践队集合出发
本次社会实践队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耕,回归本源。
“人勤春来早,田间耕作忙”。从古至今,土壤资源都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为响应国家号召,减废增“肥”实践队前往田间地头,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集当地的土壤样本,实地考察农田土壤状况,分析土壤成分,向当地农户了解实际耕种中的肥料使用情况,向其宣传双碳理念、固废转化相关技术等知识,并与其探讨农业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旨在明确农业生产一线农户的切实需求及农田土壤状况。
图为减废增“肥”实践队走进田间地头
2022年7月1日,西安理工大学减废增“肥”实践队前往杨陵区揉谷镇向当地农户进行走访调研农业固废年产量及有效利用现状,并采集固废利用技术应用的田间土壤样本。实践队成员们向当地农户询问了秸秆的处理方式、平时种植农作物时化肥的使用情况、选择化肥时的功效侧重点、作物年产量是否可观等民生问题,并向农户们宣传了双碳战略。队员们临走时将所采集的田间土壤样本带回,以便于后续进行实验并计算相关参数,便于分析比较。实践队成员们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得出揉谷镇现有固废利用技术应用的效能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后期所得的关键技术成果和固废利用模式革新方案也向杨凌区揉谷镇村民集体组织反馈,并形成一定的科普宣传材料向当地农户推广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图为减废增“肥”实践队采集土壤样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不同于理论学习,这其间的差异要切身体会才能感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减废增“肥”实践队成员们认识到将秸秆回收粉碎后,经自然发酵还于农田可作为肥料促进生产。上午10时左右,队员们对村民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走访得知如果秸秆只在微生物经自然发酵后就还于土壤,充当肥料,这样的土壤不仅种不出好的农作物,作物产量反而会下降。农户们反馈前些年由于盲目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病害发生、作物产量不增反降,现在最需要的是找到能替代化肥的有机肥。实践队员们将固废转化技术向农户介绍后,大家一致认为这项技术有很大的可行性,替代化肥成为可能。故此,减废增“肥”实践队成员们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将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类物质和少量的蛋白质利用机械加工粉碎、氨化、氧化、青贮、发酵、酶解等方法复合处理后,发现不仅提高了适口性,还提升了营养价值利用率。将其还于土壤,终于成功替代了化肥,提高了土壤肥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国土壤化肥使用量大,但化肥利用率却不理想,现如今化肥仍是耕地养分的主要来源,由此造成的土壤肥力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故固废转化技术仍有大的发展空间。在双碳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将固废转化技术融入到农业发展,变废为肥,减少了碳排放,助力乡村振兴。从百“废”待举,到“肥”比寻常,利用双碳发展思维,实现了“废”利用、“肥”增效,在解决了环境废料的同时,利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变废为肥,提升土壤肥力,助力绿色发展。本次实践,队员们学习了固废转化利用技术的应用流程、明确农户实际需求、了解真实土壤状况、切身体会到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对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需培养专业素养,关心国民问题,心系远方,以青春正能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3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