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春秋,勿忘在莒。”莒国古城承载着莒地三千年的历史厚重,凝聚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扬,吸引着各地人们共赴千年文化之约、共襄莒国古城盛事。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维周之翰”文化传承实践团成员赵静于7月25日来到山东省日照市莒国古城参观学习了解莒地文化风貌,进行实地调研其中非遗文化,了解莒国古城背后的故事。
“莽莽神州,荡荡鲁原,怀拥璀璨名城;黄海之滨,沭水侧畔,繁衍智慧先民。莒国故城,齐鲁并驱。” 莒国古城以莒地文化为背景,以“莒”元素为主线,展现着当地文化风物特色。驻足翘首,寻廊绕柱可觅古意,深悟文化仿若梦回春秋。
如果说白天的莒国古城是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夜晚的古城则是灯光璀璨,美不胜收。如今古城繁华的夜游经济成为古城名片,给喜欢体验夜幕下古城的人们留下另一番“迷人风情”。走进古城,傍晚的城内流光溢彩,声光电交相辉映。莒地古文字向人们倾吐着千年前的墨色,莒地方言展现着如今的鲜活。漫步经过步云桥上,游客与光影彩影相随,如梦如幻,仿佛穿越时空,给前来“打卡”的游人们奉上一场视觉盛宴。夜色映照出了整个莒国古城绚烂文化,也映照出了莒国的悠久历史。
“一把剪刀,一方彩纸,只见剪刀飞舞、纸屑纷飞,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跃然眼前。”漫步古城之中,一张张剪纸吸引着我走进剪纸博物馆“剪纸物语”。展列其中的剪纸展现了莒国历史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人们寄予的美好愿望。这既是故国情,也承载着家国梦。
其中,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莒县过门笺”是春节期间莒县家家户户都会贴在门楣上的一排长约一尺、宽约七寸的长方形的彩色镂空剪纸。在“剪纸物语”中,抬头便可见颜色各异、形式多样的过门笺。其所深含的高超技艺与意蕴让人不由得为之叹服。而谈及此,一位“莒国匠人”便不得不提。通过走访,我了解到了莒县过门笺第四代传承人于红老师。她自父辈手中接过过门笺制作的接力棒后,便尝试结合自己的美术专业专长,在扎根传统艺术的同时探索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生活接轨,尝试把剪纸、木刻、国画等技法融入过门笺的设计和制作中。对于红老师来说,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这门技艺,把过门笺作品做成文创产品,让每一位游客能够看得见、拿得走。同时,把这些文创作品融入到生活中,做到活态传承,让每一位游客在使用过门笺作品时把这门技艺的理念,深入到思想中,从而达到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认可。这些,就是她坚持传承过门笺这门技艺的意义。而身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或许正需要这样的坚持。
纵观古今,剪纸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记录着人们生活的轨迹,是一种信仰,一个地区的习俗。那些古的图腾、神灵寄托着普通百姓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质朴而豪放、智真而气美。这,才是真正属于劳动人民自己的独特艺术!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表现力与创造力。然而千年的文化兴衰中、时代的飞速发展下,许许多多的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似乎正在被悄然排斥于时代之外。思及此,那种痛惜与无力的感觉让我几乎喘不上气。所幸,我们还有像于红老师一样的“匠人”们在为传统文化而努力,他们以己之力将几欲坠落的明珠捧到世人的面前,让他们更加绚烂夺目。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看到深藏在我中华文化之下的美,去发现真正的美是什么。那不是模仿,不是哗众取宠,是最原始、最纯净的传统文化。此时此刻,如此盛世如此国,倘若人人传承,想必我中华五千年文化将永续灿烂。
古城,古街,古韵悠长。赏风景,觅特色,悦收获。莒国古城以文化为魂,以历史为根,以旅游为体,以商业为脉,承载着莒地数不尽的风流。“春秋莒国,梦圆今朝。”只有来过莒国古城慢游,才会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千般文化,万种风情。我们会在一次次的学习中总结经验,讲好莒国故事,让更多深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体会到其文化之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1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