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未来在招手:疍民儿女实践队再次走进罗源
为了多角度深入了解福建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过程,更全面分析总结相关做法与经验,在人文学院副院长翁伟志教授等的带领下,8月4日闽江学院疍民儿女暑期社会实践队再次前往罗源县乘风村、海上村开展实地调研。
在松山镇乘风村,欧明迹老村长回忆起连家船民的水上生活和上岸过程,感慨万千。解放初期,当地船民从事纯渔业工作,一家一船,居无定所,漂泊不定,天地为被、江海为床,沉浮江海。大部分船民都是文盲,他们收入微薄、政治地位较低下。1950年起,在政府的帮扶下,船民们陆续上岸,并在迹头村定居,居住点也从最开始“潮湿狭窄”的部队营房再到现在宽敞明亮的“造福楼”,欧明迹老村长等始终感念党恩。
上岸后,船民先从事海带养殖,后于1982年引进太平洋牡蛎育苗并在1983年大面积种植,持续增加渔民和村财收入。乘风村书记欧国传说到,1961到1964年,政府两次兼并部队营房、筹资盖房,为连家船民提供了陆上居住的空间;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赴闽东开展相关专题调研并将解决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问题列为全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乘风村在2005年建成240㎡的商品房和95套安置房,并于2016年建成25套集资房,有效改善了上岸船民的居住环境。
在交谈中,实践队还了解到,乘风村的“六清一改”行动、渔民展示馆、休闲沙滩等项目都在筹备中,努力将乘风村打造成为罗源疍民文化保护的特色名片,实现文化与保护双赢,美好幸福的未来在向船民们招手。
在鉴江镇海上村,实践队首先参观了船民上岸初期的安置房,因楼内走廊狭窄幽深,虽冬暖夏凉但采光和通风条件差、十分黑暗压抑,当地人称其为“火车洞”。94岁的尤双生回忆到,过去连家船民吃喝嫁娶都在船上,在海上时不仅受自然影响,还会遭遇水匪屠杀抢劫;刚开始上岸还倍受岸上人民的歧视,十分艰难。现在海上村大力发展鲍鱼养殖、龙须菜种植、黄瓜鱼养殖等产业,据上岸船民翁信平所说,他经营的龙须菜加工厂每年收入接近十五万元,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越来越美好。
此次调研疍民儿女实践队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和感受到罗源县连家船民们从搬上来、住下来到富起来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也离不开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与传承创新。实践队也将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持续挖掘、弘扬连家船民文化,助力连家船民上岸居住乡村发展振兴,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每个乡民,一起迎接美丽乡村美好幸福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3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