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希望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为响应十九大精神,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暑期支教活动,我跟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手拉手志愿服务队前往宁乡市菁华埔开启了“三下乡”之旅。目前活动已经顺利结束!同学们借此次机会深入社会基层,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实践精神和奉献精神。
桃林桥中学,坐落在宁乡菁华埔山区的一座城乡结合部学校,孩子们的父母大多都是民工,他们为了城市的建设很少有机会照顾孩子,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有很大的缺陷,在音乐、美术等实践类课程方面资源短缺。在现状和担忧的共同袭扰下,我们手拉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行动起来了,我们走近桃林桥中学进行支教,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认真备课,换来了鼓舞的掌声
据罗春回忆,在开始上课之前,她为了给同学们制造一次印象深刻的课堂,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艺术这门课程,提高同学们对艺术兴趣,同时也是为了响应桃林桥中学校长在给我们开会时提到的: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就要抓好艺术这门课程。她经过紧张的备课,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声乐课堂。
据她回忆说,在这节课刚开始时她心情十分紧张,因为担心自己讲得不够生动。开始上课时她好像有点放不开,为了缓解紧张她先讲了一个笑话,逗得同学们笑得合不拢嘴,接着有个调皮的男孩大声的问她“老师!你是不是广西的啊?”“哈哈哈哈哈”又是一阵笑声,“对啊,我是广西的,要是你们去广西,找我请你们吃螺丝粉”可能是她家乡口音重,一下就被机灵的同学发现了,因为这事同学们好像一下和她亲近起来了,课堂氛围一直很融洽,在讲完声乐知识后,同学们都起哄让罗春唱一下专业歌曲,于是罗春在课尾给大家演唱了《我爱你,中国》,引得同学们连连鼓掌,在下课时还被同学们围在讲台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问着她广西的特色和美食等等。她回忆说在课上她被同学们的热情和渴望知识的双眼所打动,逐渐投入到这节课的内容之中,当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为她鼓掌时,她深受触动。还记得有天放学时,在办公室室门口探出几个小脑瓜,小声的问着“罗老师在吗?”罗春急忙走出去,才发现他们邀请她一块打乒乓球,才想起来上课时随口答应的邀约,原来学生们都放在心上,从那天下午打完一场球,她在那个学校里又多了几个小球友。她说“通过这次上课的机会,我觉得这将会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笔巨大的财富,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人民教师的决心。”
耐心交流,换来了开朗的笑声
据唐悦回忆,她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天安排破冰活动。活动将学生分成5个组,每个组均由1个队员带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能更好的相互认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一上午下来,唐悦很有成就感。
一开始,唐悦所带组的学生都不怎么交流,也许起先大家还是有点怕生,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她发现有个小女孩一直呆在一个角落,没有和任何人互动,她走到小女孩身边,蹲下来轻声的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呀?”小女孩有些胆怯,但还是很小声的说“我叫赵文。”“你怎么不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呀?你的好朋友没和你分在一个组吗,没事的,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咱们一起玩。”唐悦一声声的叫着小文加油,小文才融入活动中,后来她采取鼓动和引导他们多说话的方式,终于在她的带动下,情况好转很多。对于个别还是不爱说话的孩子,她还是采用了单独交流的方式,和小朋友聊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亲切谈话。唐悦发现他们还是很健谈的,也不全然像他们自己描述的内向啊,胆小啊,只是缺少引导。这种单独交谈的方式果然效果甚佳,原来一言不发的孩子开始对这个集体不再疏远,开始了第一句发言,随后第二句,第三句…很快融入了集体。唐悦觉得这对于他们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唐悦起先以为自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然而结果却出乎她的意料。看着这些孩子们开心的唱歌,中午快乐的离去,唐悦由衷的高兴。
后来有次上课,正好上到了小文的班级,小文开心坏了,上唐悦的钢琴普及知识课她一直积极回答问题,下课的时候唐悦走到走廊上时,小文从后面窜出来,开心地递过来一块东西,“唐老师,我给你吃我最爱吃小零食。”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包小火腿肠,唐悦也很惊喜,“谢谢你呀小文,今天我先收下了,以后不用送老师东西啦。”唐悦回到办公室室一直夸小文这孩子可爱,小文也经常到办公室找唐悦聊聊天或者问些问题,小文说以前她都挺害怕老师的,尤其是上课的时候,害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但是自从认识了唐悦以后,她发现老师也不是那么可怕,老师也可以成为同学们的好朋友,她说很感谢唐老师,愿意交她这个学生为朋友,唐悦也因为帮助了小文而感到开心。
用心授课,换来了全新的转变
不久,迎来了刘蕊鑫的第一次替课。初登讲台,没有学校试讲的紧张,没有预料的露怯。刘蕊鑫的第一次代课为期两天,是七年级191班。她回忆说第一次走进教室,孩子们像““十万个为什么”总是很多问题:“你是什么老师?我们的老师去哪儿了?我们的老师多久回来?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请假?”。一连串的问题,问的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先回答哪个。接着与学生们熟悉了,他们开始叛逆了,整个课堂简直四不像,巨大的分贝都掩盖不住他们的吵闹。当时的自卑感、挫败感让刘蕊鑫茶饭不思,她不停地反思和总结,并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她开始在课堂上,用小贴纸,奖励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刘蕊鑫开始运用合适的语言鼓励小朋友,运用有趣的视频、音频吸引小朋友,她的课堂氛围就这样渐渐改善。记得有次在课堂上,小朋友为了抢一张他们觉得很好看的贴纸,挣破头的回答问题,刘蕊鑫问道“《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几交响曲?”“第五!第五!”“老师我知道!”“我来我来”大家把手举得高高的,刘蕊鑫又提升难题问了一个问题“海顿是哪国人?”班里一下没人举手了,在大家齐刷刷翻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举手了,“海顿是奥地利人。”“很好,这位同学叫什么名字呀,他应该得到这张贴纸,这可是这节课我刚讲的内容,全班就他答上来了。”“老师他叫江涛,我们班的涛哥”“哈哈哈哈”似乎这位同学在班里人气很不错,刘蕊鑫下去把贴纸给了他,他也高兴地说“谢谢刘老师”。
对刘蕊鑫来说这的确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是一次能力与责任的考验,顺利度过之后,似乎之后关于课程的讲述便也顺利了不少。当然,出乎意料的事情也有很多,刘蕊鑫教授的是七年级的课程,正是处于懵懂好奇开发兴趣强烈并且了解清楚并大致可以遵守课堂纪律的年龄,但在实践的教学中,她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6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