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我国中小型水库防洪运行状况及思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淮河大坝
研究背景
我国水资源大量缺乏,尽管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极其匮乏,仅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速度。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国内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情况,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来完成开源节流、环境保护、合理分配,以弥补先天条件上的不足。该项目也就是在这种前提下诞生的。
实践开展
由于疫情的特殊性,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之梦”实践队选择了分头行动,再将各自调查的结果汇总讨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网络资料查询和理论学习,并询问了指导教师的意见后,小组成员方学飞最终选择淮河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淮河作为安徽人民的母亲河,在民生、工业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但为周边的自来水厂、化肥厂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供应,还为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航线。
一条大河会为周边的城市带来很多便利,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不过,通过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再大程度上避免这一点。投资数千万,一公里长的防洪墙,既是风景线,也是淮南人民的一道生命线。
1921年淮河流域罹灾严重。7月中旬至9月底,淮河干流长期处于高水位行洪。据鲁、豫、皖、苏4省统计,农田淹没面积330余万公顷,灾民766万余人,经济损失2.15亿元,为20世纪淮河流域著名的3次大水灾之一。1931年灾情为20世纪4次全流域性洪灾中最严雨的水灾。全流域有100余县受灾,513万公顷农田受淹,2000余万灾民,22万人死亡。这都是因为1949年以前淮河流域没有水库或其他蓄洪工程,堤防矮小残缺,河道防洪能力很小,水患频繁。
然而,2020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沂沭泗水系发生1960年以来最大洪水。沿淮四省和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超前组织准备,密切监测预报,科学调度工程,强化检查指导,有力有序应对,成功防御了淮河及沂沭泗河洪水,全流域无一人因洪水伤亡,水库无一垮坝,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由此可以看出,淮河的洪涝灾害预防已经卓有成效。
沿水一侧可以看到的堤坝的样子。由于同时还要承担渡口的责任,所以建造了方便行走的楼梯。但是为了保险,一旁的设施建造了两层楼的高度,并且发大水时可以从堤坝上直接走过来,不必从下面通行。
设置在船上,方便时刻投身淮河,进行观测和维护的中国海事。在该成员和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也了解到专业人员对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看法。
1.自然因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季较长且多暴雨,支流较多,雨季时,干支流同时涨水。
2.无入海河流,只注入洪泽湖,泄洪能力较小,地势较为地平,河水流速较慢。
3.人为因素,中上游植被的大量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河床抬高。
4.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水流不畅。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干流上无洪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洪水难以排出。
实践总结
在本次调研中,小组成员们在该成员的实践成果介绍中充分领略了淮河的自然风光与人类智慧的结合是怎样的精彩。也进一步的了解到了水利设施建设对于一座被河流径直穿过的城市来说有多么重要,在洪涝灾害频发的状态下,又该如何行动,以保全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后期该实践小组将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见微知著,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水利行业的重要之处并给出自身的参考意见。
联系人(编辑):方学飞
指导教师(审核):张野 姚琪 王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2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