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因此,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同学院的12名西农学子组建了林学院赴揉谷镇石家村调研团,深入了解揉谷镇石家村“石家木偶戏”历史来源及发展现状。
访非遗传承人石顺路,赏“西北秦韵钢吼铁嗓子”
7月26日,调研团采访非遗传承人石顺路老先生时了解到,“石家木偶戏”最早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初只是以秦腔、陕西地方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间戏曲班,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而石家村木偶戏戏剧团一直秉持着“歌颂真善美,鞭打假丑恶”的初心,于各地进行传统戏曲故事的表演。2016年,《石家村木偶戏》列入杨陵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进百家门,寻“木偶情”
7月27日-8月3日,调研团采取线上填写问卷的方式,就石家村及其周边三家村、田东村、尚德村村民展开实地调研,历时8天累计调研305户人家。数据表明,在接受调研的305户居民当中,“石家村木偶戏”知晓程度高达62%。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木偶戏是儿时温馨的记忆,上到87岁的高龄老人下至11岁的幼嫩孩童,木偶戏都给他们带来了数不清的欢乐与享受,也正因此,在受访的305户居民中,有75%的人愿意让自己或自己的子女来学习并参与到“石家木偶戏”的传承当中,揉谷中心小学的几名学生还提到:“学校成立了木偶戏社团,每周石顺路先生都会去学校给大家上课”。近一年来石先生现场教学达200余次,木偶戏社团表演也近十余次,宣传效果非同凡响,极大程度地扩大了“石家木偶戏”在当地的知名度。
非遗进校园,探索发展新路
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因此,调研团为进一步加大“石家木偶戏”的宣传力度,在采访石顺路老先生并亲身体验过木偶戏后,自主设计了帆布包、笔记本以及口罩三款文创产品,同时也与我校林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以及语言文化学院一同举办“留住非遗根脉,赋予文化新生”线上宣讲活动。
通过宣讲,同学们在了解“石家木偶戏”后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参与者表示:“木偶戏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西农学子,我们要在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同时,为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团队将铭记石顺路先生的讲解和教诲,竭尽全力让木偶文化历久弥新,熠熠生辉,为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传承历史文脉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0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