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大河民风:黄河流域的民俗风情

来源:洛阳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范丹妮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大河子民付出良多,织其衣冠,筑其梁屋,果其口腹,担其出行。百姓们的举动看似普通,实则皆是传统习俗的内容。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黄河上中游与下游地区由于地域差异,百姓的生活习惯也有差别。下面主要从服饰、饮食、家居、出行以及生活禁忌5个方面来陈说黄河流域百姓习俗的共通与特别之处。

一、传统服饰

黄河流域的先民依河而居,多事农桑,故服饰以简单实用的布制衣物为主,且色彩单一。平日里为了农忙耕作,以短打为主。若从季节来看,百姓夏日着单衣,春秋穿夹衣,冬日披棉袄。所谓单衣,即是以一层布制,有长短之分,短者称“小布衫”,长者称“长衫”。春秋的夹衣俗称“夹袄”,即是夏季之单衣里面多一层里衬,内外两层,可抵御春秋两季的凉风。而冬日的棉袄则是在“夹袄”里填充棉絮、软毛等,以抵御寒冷。棉衣有长短之分,短的称袄,长的称长袍。长袍通常过膝,不过膝的短袄,下身常有棉裤相配。

黄河流域普通百姓的衣着虽大多如此,但中上游和下游的差异还是明显的。如黄河上游的青海地区,冬季时女子多穿一种名为“棉绑身”的棉衣,这种棉衣比其他棉衣略长,领子较小,大对襟,两侧有叉口。黄河中游的陕北一带,常在棉衣之外,套上一层用动物皮毛(以羊皮为主)制成的大衣或坎肩。毛皮在外,是为了抵挡在劳作时从河边吹来的大风。而黄河下游的山东无棣县,人们为了行动方便,多穿一种叫“衩裤”的无裆棉裤,穿时配以单裤,适合长途跋涉。在长期的生活中,百姓的衣着也是为了方便耕作。如山东的百姓在冬季劳动时,多用黑色布带将裤管扎住,这样既可御寒,也可防止翻土时虫子或尘土的进入。陕西、河南一带,百姓夏拳时会在头上系一块头巾,既可遮挡黄河滩地扬起的沙尘,还可用来擦汗。

在年节里,为了庆祝,黄河流域的百姓会打扮一番,佩戴特殊饰品。立春时,山东的西南部和北部有给小孩缝制春公鸡、春娃娃等玩具的习俗。这些特殊的玩具一般用彩色布制作,钉在小孩子的衣袖上,寓意“吉祥”,希望孩童健康成长。二月二,龙抬头,河南淮阳的百姓会跳起传统舞蹈,以娱众神。舞者穿上带镶边的黑色衣服,并用垂于地的黑纱包住头部。山东地区的人们则着红色、戴红帽、系红巾以迎喜神。端午节时,年幼的孩子也有独特的服饰或者配饰。在甘肃、陕西、河南等地,有给孩童穿五毒兜肚的习惯。所谓五毒,是指蛇、蝎、蜘蛛、壁虎和癞蛤蟆。民间认为,这五样东西有毒,弱小的孩童较易受到伤害,而农历五月正是这些毒物活跃的时节,因此端午节给孩子们穿上这样的服饰。黄河下游地区的人们则制作艾草香囊给孩童佩戴,用意和上述做法相同。

二、传统饮食

黄河流域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由于降水量较少,先民们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筛选出了几种生命力旺盛且适应地方水土的农作物,即所谓的“五谷”。这也就决定了黄河流域先民们以五谷制品为主的饮食习惯。

所谓“五谷”,即麻、黍、稷、麦、菽。麻指的是芝麻,古称脂麻、油麻。先人们已懂得种植芝麻用来榨油,以烹饪菜肴。这一传统延续至今,百姓依然以麻油作为食用植物油的首选,黄河流域所产“小磨香油”更是一绝。黍,又称黍子,是黄河流域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寺经·魏风)》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已将黍子作为主食了。黍子煮熟以后黏性极强,常被制成各种糕点。用黍子酿酒也是黄河流域的传统,黍酒清香浓郁,为百姓所喜爱。稷俗称谷子,又称稷米、小米,和黍一样,是先民最早培育的作物。黍和稷以黏度来区分。稷具有耐干旱、高温、生长期短等特性,在黄河中上游广为种植,小米饭、小米粥都是百姓喜爱的主食。麦即是麦子,分为大麦、小麦,是北方最常见的农作物。麦子磨成面粉,可以制作饼类、馒头、面条等主食。菽即为豆类作物,一般指大豆。最初,黄河流域的先民主要食用大豆的叶子,并用大豆做成豆饭。后将大豆做成各种制品,如豆芽、豆豉和酱油等。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豆腐,是黄河流域百姓的最爱。

每逢佳节,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食品会比往常丰盛一些。平常只做圆形和方形的馒头,在春节来临之时,便变换了各种形状,或做成各种花朵样,或缀上红枣作为装饰称为“枣山”,或做成动物形状,或做成所谓“财神爷”的模样。这些食品作为供品之一,在大年初一时供奉祖先。而用猪肉或羊肉馅包成的饺子,更是黄河流域百姓过年饭桌的必备饮食。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山区,用黍子面做成的油糕是节日不可或缺的面点。山西乡宁县有以吃油糕为特色的“油糕会”。黄河上游的青海,孩子满月时,用面做成薄薄的面片,放油锅里炸成“饳饳漠馍”,在宴席上分发给前来祝福的宾客。农历二月二,黄河流域百姓会炒玉米和各种豆类,而河南舞阳县的百姓还会煎面托,做年糕吃。

三、日常家居

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先民,采用半地穴式的居所,利用天然山体或者土岭建造房屋。今天河南三门峡地区的地坑院、山陕等地的窑洞都是这种穴居方式的变形和延伸。

从建造格局来看,窑洞属于靠崖式居所,地坑院属于下沉式穴居方式。这两种建筑方式,与黄河中上游特殊的地质环境有关。黄河上游的河西走廊,戈壁荒漠连绵,土质粗糙,不利窑居。山陕等地,黄土土层深厚结实,适宜开凿洞穴,可保证穴居的稳定性。黄土高原连绵延续,为窑洞的建造提供了广阔空间。以打井的方式向地下开挖约三丈,然后从旁边挖洞,形成地坑式的院落。这两种独特的窑洞建筑在河南荥阳以西,直到山陕等地,皆有广泛分布。宋代郑刚中《西征道里记》记载:“自荥阳以西皆土山,人多穴居。”直到民国时,在甘肃东部的平凉、庆阳、固原等地,人们仍是傍山凿窑居住。民国《重修镇原县志‘’民生志·居住类》曾记录,陇东各县除城市修建房屋外,散处四乡的百姓有崖窑,有高窑,有地坑庄。采用如此的居住模式,固然有木料缺乏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当地适合的土脉和“陶复陶穴”的居住传统使然。甘肃镇原县无山可依,地坑庄分布广泛。人们在平地上挖一大坑,“内修窑支,中砌水池,以防阴雨”。这种地坑庄有三间为一院的,有五、七、九间为一院的。房取单数,以中间一间为主房,称为“客窑”,即会见宾客之所。其他各间,“或家主所居,或儿妇所住。或作厨房,或住长工。或养牲口,或储食粮”,各有所用,毫不紊乱。千百人家,都是这样的坑穴式院落构造。平地上远远望去,“不见人烟。及入其门,则鸡鸣犬吠、白叟黄童,几疑别有天地,非人间矣”。若登高而望,连在一起的地坑院就像“蜂房”一样,很是壮观。这便是地坑穴居的特色。无论是深居地下的地坑,还是依山而建的窑洞,因具体地形而取舍,都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这种穴居习俗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特色,主要以豫西、山西、陕西、陇东为中心,是大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日常出行

黄河中上游多山地,道路蜿蜒曲折。在技术落后的过去,百姓出门多选择乘骡或驴。若要搭载货物行远路,就会在这些牲畜身上套了车架,这样还可供多人乘坐。有货物时多以人力车载重,如陕西等地的木质独轮小车。马是内蒙古、青海等地游牧民族主要的交通工具。这里的草原广袤平坦,加上放牧的需求,人们在幼年时就已学会骑马,这就是“马背上民族”称谓的由来。而运输货物时则以牛马牵拉一种称为“勒勒车”的独特架车。这种车子轮子巨大,不易陷入草原的沼泽和雪地。

中原地区地势平坦,且农耕发达,人们多养牛。人们除了用牛耕地外,还用于交通。牛车在黄河流域由来已久,西汉时,由于刚刚摆脱战争离乱,马匹紧缺,连皇帝的车架都不得不用牛车来替代。

此外,两岸。百姓把黄河也当作交通渠道,用大船从中游至下游运送货物。甘肃、青海地区的百姓用羊皮做成筏子,皮质筏子坚韧耐用,遇到滩涂也不担心漏水,能很好地适应上游河道狭窄、水流湍急的环境。中下游的百姓则以木船载人载物,方便出行。

五、特殊习俗和禁忌

除了融进生活的民俗,带有地方特色的民谣和民歌也蕴含着先民们传承下来的风俗。黄河号子,就代表着黄河流域先民粗旷豪放的文化。

黄河经常性泛滥给两岸的百姓带来了灾祸,治理黄河成为沉重的责任。这项任务要合众人之力,于是在劳作中诞生了抢险号子和土硪号子。人们根据任务的轻重唱出铿锵有力的曲调,这些调子大致分为快号(骑马号、小官号)、慢号(绵羊号、花号)。快号鼓舞士气,每个动作都踩在节奏上,使得步调协调一致。还有一种号子,是人们在打硪时唱的,有快有慢,舒张得法。慢号也称老号,调子以悠长为主,跟打硪的动作相协调,故称为土硪号子。号子除了协调众人的动作将地基打得结实外,还能在拂去人们的倦意,给辛苦的劳作带来一丝欢乐。

黄河同时也是沟通不同地域间物货的水道。唐宋以来,黄河两岸的百姓利用黄河交赋运粮,互通有无,但是黄河各段水文特征不同,部分河道狭窄,货船无论是上行或下行皆须船工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在这项艰苦的工作中,便诞生了黄河船工号子。船工号子各具特色,如逆流而上的“上行号”“拼命号”。船工从行船到拉纤都会唱起号子,这便构成了黄河岸边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人们对冥冥之中的神灵存着敬畏之心,生怕触碰他们的忌讳,这便形成民间禁忌。这些禁忌渗透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节日之时,其约束力更加明显。在黄河三角洲的滨州地区,除夕守岁时禁止大声喧哗争执,忌打骂孩子,包饺子时忌讳说“破” “完”等不吉利的字眼。正月里禁动针线,不推磨,忌空锅,吃完饭后会在锅内放水或者馒头。而中原地区忌讳正月理发,长辈通常会告诫晚辈:“正月剪头死舅舅。”

某些特殊职业,如黄河岸边的船工,也有很多语言方面的禁忌。如在拖船下水时,船工们喊的号子里会刻意将带“帆” 的字眼用“篷”来代替。因为他们是水上营生,“帆” “翻”同音,对船工不利。

总之,在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上,黄河流域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它包容着不同地域的习俗和文化,具有开放性的品质。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代代相传,将这种习俗延续下来,方有了现今浓厚的黄河文化底蕴。黄河流域的民俗是一种文化展现出来的日常状态,因此也最易为人们观察和感受,成为一张最好的文化名片。在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更应坚持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宽阔胸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将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38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河南学子三下乡:携党史入生活,推进党史宣传

为传播、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学院“心之源·智慧革新”实践团学生07月15日在平顶山社区以及校园进行知识…… Sunset. 河南城建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三下乡: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

随着暑假到来,温度逐渐攀升,孩子们玩耍的时间比较多。未成年涉水游泳行为逐渐增多,但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缺少安全防范意识,因此进入儿童溺水事故的易发期。在我国,溺水已…… Sunset. 河南城建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三下乡:走进安全教育

为了给孩子授传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自救能力,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心之源·智慧革新”实践团学生在2023年高…… Sunset. 河南城建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三下乡:普通话的推广

为了急农民所急,帮农民之需,以及更加了解普通话,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心之源·智慧革新”实践团在2023年07月10日进行普通话推广活动。扶贫助农路,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梦想…… Sunset. 河南城建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三下乡:走进红色故居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心之源·智慧革新”实践团在2023年07月17日进行参观红色故居的活动,使同学们更加…… Sunset. 河南城建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城建学子三下乡:交通站岗守规则,安全出行大小家

为了倡导文明出行,提醒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并进一步增强市民的文明出行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07月02日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心之源·智慧革新”实践团在平顶山市白龟湖湿…… Sunset. 河南城建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三下乡:电网安全你我他

为了给群众们传授用电安全教育,不断加强群众们的用电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心之源·智慧革新”实践团在2023年暑假期间前往平顶山市部分社区对群…… Sunset. 河南城建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温情帮扶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心之源·智慧革新”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07月17日进行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真正走入乡村,去了解乡村的发展现…… Sunset. 河南城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与法同行,守望相助

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也为了宣传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形象,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品校园自然之韵 绘生态知识之图”PPT讲解大赛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领略校园自然风貌,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PPT制作与演讲表达等综合素养,11月…

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十三届团委未济行团校第二期岗位培训顺利开展

(通讯员:邓丽莎汪佳华)2024年11月23日上午,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于博后楼四楼学…

西南交通大学青鸽志愿服务队顺利开展“沂蒙精神传薪火,强国复兴有我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承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情深传古今 红色文化韵悠长”志愿宣讲活动

为深入弘扬沂蒙精神,推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让孩子们深切了解沂蒙人民的伟大贡献,11月24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最新发布

东大学子三下乡:岳麓漫香,舜农合作社泉友葡萄园云参观
2022年8月8日,以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契机,为探寻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带来的当地农民生活变化,深入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区农户种植情况,东北大学理学院赴宁夏银川社会实践团成员…
关爱老人,你我同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2022年7月2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赴枣阳…
“双减”深行动,课后服务绽放异彩
为更好地推动课后服务多样化发展,实践调研团威海小分队成员于7月1日至7月15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头完小开展暑期课后服务活动。今天的课后服务主题是“红色经典电影鉴赏”。实践队员在上课之前向小朋友们问…
线上急救知识宣讲活动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以确保后期寒假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是急救知识,并提高他们对于急救的重视程度,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海青年救援队昆山返乡小分队于7月22日下午6点在线上举…
冬日火光 传递温情
随着杭州市第十三届散居孤儿夏令营落下帷幕,冬日团队第一阶段活动圆满完成。对于调研组来说,长达两小时的线上会议、反复琢磨的调查问卷、不惧烈日的采访与宣传,都是为了让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更多地…
江海青年救援队昆山小分队开展新冠宣讲活动
近年来新冠席卷全球,新冠疫情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昆山市在今年年初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并提高他们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以及降低对新冠病毒的畏…
品茶观道 茶味人生
2022年8月14日,河南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青春上进队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福建省政和县参观学习“茶文化”,学习政和的脱贫攻坚历史,进而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福建是“…
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华夏文明的起源
黄河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神。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也是一部人类与自然、与黄河的关系史。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认识、治理和利用黄河的过程中,获得生存智慧、汲取创造灵感、塑造精神世界,同时也赋予黄河…
红军院,红军魂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7月6日上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赓续…
东大学子三下乡:宁夏葡萄酒脱贫调查问卷总结
为深入了解群众有关葡萄酒产业发展了解程度,探寻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思想新意见,8月10日,理学院赴宁夏银川社会实践团发布“宁夏葡萄酒脱贫调查问卷”,并于8月14日结束调查,制作数据分析图表。本次问卷通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