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红色之路我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7日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十人桥烈士陵园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接受革命传统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冉庄人民英勇顽强抗击侵略者的革命英雄史绩。
淮海战役十人桥烈士陵园建有纪念碑、纪念馆、园内景观等,安放着有名、无名烈士的英灵1617人。纪念馆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红色教育基地。1948年11月8日夜,9纵27师79团追击国民党黄百韬兵团,被条河流拦住了道路,在副排长范学福的带领下,10名战士纷纷跳下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做桥墩.用身体支撑浮桥,保证了部队顺利渡河,全歼了敌人两个团,这一事迹被称为十人桥事迹,“团结心、奋力拼搏、甘愿奉献、敢于胜利”的“十人桥”精神,是全国人民宝贵的财富。作为淮海战役役中的重要英雄事迹• “十人桥”事迹曾被列入小堂教科书。”初冬之夜的江淮大地寒风四起,河水冰冷刺骨。充当桥墩的10位勇士被冻得嘴唇发紫,体力渐渐不支,桥面慢慢低了下来。这时,年轻的共产党员宋协国大声喊道:“同志们,闭住嘴,咬紧牙,挺起腰来完成任务!”由于桥面窄、战士过桥的速度快,有的战士在桥上滑倒,架桥的战士就用头将战友顶住。有的战士踩到架桥战士的肩膀或手上,他们一声不吭。有个战士从桥上跌进河里,站立在最深处的勇士用全身力气把他硬顶了上去。部队飞快上桥,有一会十七八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同时在桥上奔跑,因为负重大,桥身突然一歪,四五个战士掉下河。马上有人大喊:“拉开距离过桥!”桥上战士立刻分散开来,桥又稳了起来。机枪连的战友们要过河了,他们觉得机枪太沉,怕桥下的同志们顶不住,有人就说:“走,趟水过河。”在桥头的架桥战士孙书贤顿时急了:“快过吧,同志,打仗还心软什么!我们扛得一个又一个连队从人桥上通过。”就这样,我军一个营的兵力快速通过了“十人桥”,冲向对岸,迅速投入到战斗中。“源《十人桥》原文片段。
1948年11月5日,国民党徐州军事会议后,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立即部署所属驻防在新安镇地区的25军、63军、64军、100军(9月划归黄百韬兵团序列)和驻防在海州的44军(11月初划归黄百韬兵团序列)向徐州集结。华野司令部掌握黄百韬兵团的动向后,代司令、代政委粟裕迅速决定发起淮海战役《攻击命令》的时间由11月8日晚提前到11月6日晚。
在草桥镇堰头村,有这样一座桥梁,因为有了它,战士们才通上了一条大道,打赢了一场战役。这座桥就是十人桥,是十位英雄用血肉之躯架起的桥梁。10位勇士用肩膀扛着木梯保证部队渡河的那一幕,被永远凝固在草桥镇堰头村,站在十人桥上,枪声、炮声、战马嘶鸣声仿佛在耳边响起。当时年仅12岁的村民邓朝良记忆犹新,“下午三点的时候,打的比较激烈,跟刮风一样,什么枪声也听不见。
时间回到1948年11月8日那个烽火连天的下午,华野聂凤智9纵的先头部队赶到新安镇,追逐黄百韬兵团63军。眼看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由于没有桥,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三班班长和战士共10人跳进冰冷的急流中,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同志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桥,保障了部队顺利通过,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村民邓朝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解放的时候,老百姓都躲在一个屋子里藏起来,就听有人喊‘大家都别怕,我们是共产党,是解放军’。
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十位勇士的壮举,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为了纪念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红色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37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