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岛上,珠江悠悠而过,隔开了都市的繁华和喧嚣,这里却历来引人注目,在现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大军校之一黄埔军校就位于此地。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激发爱国爱党情怀,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28日,化学化工学院“忆往昔风流,溯红色之源”小分队成员前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进行实践活动,重温红色革命历史,铭记光辉革命历程。 黄埔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大门上悬挂着苍劲浑厚的“陆军军官学校”牌匾,给人一种庄严威武的感觉,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在一处墙壁上,可以看到这样的题字——革命尚未成功,看到这句话时,小队成员的脑海里自动浮现了另一句——同志仍需努力,同时感悟到黄埔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 跨过陆军军官学校二门后,小队成员首先走进“初心如炬--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展”,初心映使命,如炬照征程,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小队成员了解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共产党人进入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革命失败后,走出黄埔军校的共产党人,继续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贡献。小队成员表示中国共产党在黄埔的历史,映照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自己在新的征程中坚定信仰、奋勇向前。在展览结束语的留言墙上,小队成员看到了许多壮志宣言,是当代新青年发出“纵观历史发展大势,展望未来富强之道,吾辈当自强,国家有希望”、“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有力之声。 接着,小队成员来到“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油画展,从更具象的角度来认识英雄荟萃的黄埔军校。展览选取了22幅以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包括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陈毅、赵一曼等,从创校之初的招生、制订教学计划等各项工作,到政治教育的开展,他们为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同时他们亦身先士卒冲向战场杀敌制胜,用鲜血和年轻的生命谱写黄埔精神,展示了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小队成员表示黄埔军校让人敬佩,不仅仅是因为其在现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是黄埔军校中传达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将士身先士卒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小队成员沿着参观路径,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来到“黄埔军校史迹展”,展览包括“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大部分,有近300张图片、30余件(套)文物,展示这所著名军校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以及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显赫地位。小队成员的目光追寻着一段段真实史迹,一封封感人家书,它们静静地摆在那里,好像诉说着过去和曾经,让小队成员穿越时空沉浸体验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进一步了解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历史。 走出展厅,小队成员走进军校内部,一楼校本部下设的政治、教授、管理、军需、军医等六部按序排列其间,天井设有两座荷花池,自成一体,环境清幽。小队成员顺着漆木扶梯走上二楼,这里重现的是军校师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军校旧址的办公室、学员自习室、宿舍、餐厅,一本本泛黄的书简、一张张简单的长桌椅,一排排简朴的铁架床,都展现出当年军校学子的勤奋以及艰苦的生活条件,小队成员不禁感慨,在那个特殊年代,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磨炼出来的,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青年人的家国情怀,令人叹服。 华工之歌中有句歌词,“中华振兴,我辈担当”。在经过黄埔军校的参观学习之后,小队成员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黄埔军魂,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爱国热情。同时,在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在这个两个百年计划推行的承前启后阶段;在这个中国梦的声音响彻华夏大地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习黄埔军魂,践行那种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滔滔历史洪流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34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日照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土地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为了深入了解日照农户对当前智能农具的看法以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在了解了日照农业发展情况后,队员又进行了新的调查。在新的一次调查中,队员到农村地区去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访谈,了解日照农户们目前对智能农具的看法和目前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近期,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深入乡村,调研当地农户对智能农具的看法及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此次调研旨在了解智能农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广袤田野上,一场由智能农具引领的农业革命正悄然兴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业技术逐渐渗透到农户们的生产生活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解决了诸……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科技是乡村建设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技术保障。科技的发展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村,探索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具逐渐走进了农村的生产生活。为了深入了解日照地区农户对智能农具的接受程度以及他们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在刘兆宇老师指导下……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夏日炎炎,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于2024年8月8日前往日照市农村地区深入实践,他们此行目的,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了解农户们对智能农具的看法……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解农村地区对智能农具接受程度和生活生产问题的任务,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助农,创新“慧”农实践队举办了以“访农问俗知民情,智耕试种知稼情”的主题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
马昕莹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