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乡音难改”,方言是烙印在游子身上抹也抹不开的印记,浓缩着人们有关家乡的全部情感记忆。然而近些年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广,方言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日常对话里,很多孩子甚至因此成为了方言的“失语者”。为进一步了解方言传承现状、探寻方言推广思路,7月26日下午,苏州大学“留得住的乡音”实践团的成员们来到淮安市洪泽区润万家活动中心,对参与2022年洪泽区总工会职工子女暑托班的孩子们展开方言认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方言小课堂。
现状:形势严峻亟待解
为快速与孩子们熟络,成员们决定首先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孩子们的基本信息,并初步考察他们的方言能力、方言态度等方言认知情况。参与调研的孩子共7人,年龄分布在7~10岁之间。交谈过程中,成员们惊讶地发现7名被访孩子中,认为自己会讲洪泽话、具备一定方言能力的只有3名,剩下的4名孩子中不乏对洪泽话概念模糊、对方言抱有偏见等情况。不少孩子将方言视为“土话”,甚至对学习方言持有轻微的排斥态度。这一现象令在场的成员们既感到担忧,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方言推广工作的必要性。紧接着,成员们又口述了6道洪泽方言测试题,采取定量的方式考察孩子们的方言能力。结果显示,7名孩子中,成绩最好的孩子仅答对4题,其余孩子答对1~3题不等。在了解到孩子们的方言认知情况后,团队成员们依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安排进行了调整,然后迅速投入到方言小课堂的准备工作中。
行动:寓教于乐助成长
“小课堂”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特征,从方言保护的必要性、方言保护措施、洪泽方言中的特色词汇等维度展开,穿插多个游戏互动环节,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家乡方言魅力、巩固方言学习成果。
团队成员向孩子们介绍,方言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有着普通话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所谓“土话”,就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语言”,是值得大家守护和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接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方言。接下来,团队成员为大家讲解了一些生活中常见词汇的读音用法,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跟读,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活动中团队为孩子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互动环节更是将课堂气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实践团将方言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如快问快答、击鼓传花、萝卜蹲等游戏,通过引导孩子们在游戏环节中运用方言,鼓励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场景中更自如地使用方言。
转变:走出沮丧喜接纳
活动过程中,一位身穿蓝色上衣的小男孩引起了三位队员的注意。小男孩只有7岁,是几名孩子中最小的一位。本身不会讲方言、学习能力又不如大孩子的他从一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在第一轮快问快答游戏中,他很快便败下阵来,低垂着头,心情十分沮丧。站在他身旁的实践团成员很快注意到他的情绪,将他拉到一边,耐心地进行安抚。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实践团成员们重新商议了游戏规则,允许他和其他不会说方言的孩子使用普通话完成所有游戏。听到新的规则宣布后,小男孩立刻变得神采奕奕,恢复了原先的活力。
在最后的萝卜蹲环节中,按照原先的规则每位孩子都将被赋予一个“萝卜代号”,孩子们需要用方言念出自己或他人的代号、并完成指定动作即算游戏成功。或许是逐渐对实践团产生了信任,又或许是慢慢受到了方言自身魅力的感染,令成员们欣喜的是,小男孩在游戏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普通话,而是主动地讲了方言。小男孩的这一小小转变让成员们备受鼓舞。一位成员后来回忆时说道:“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我们活动的意义所在。”
最后,实践团员们向孩子们赠送了学习物品,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方言的传承与推广做贡献。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临走时,一位小女孩拉住了团队成员的手,依依不舍地问她们明天是否还会来。成员们不忍心让女孩失望,依次给女孩留下了联系方式,安慰女孩可以随时打电话和她们联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32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