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南通7月24日电(通讯员 韩春印)“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在这个美好的夏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特开展“萤萤之火,灼华凤城”的暑期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自7月1日起,志愿者们纷纷在各自的所在地进行公益教学,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温柔耐心的辅导,让小朋友们能够拥有一个七彩的假期,一个缤纷的夏天,一段快乐的童年记忆!
手工天地 ——益智小制作,创意大世界
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设计了许多特色课程,其中手工课备受欢迎。在手工课上,小朋友会根据老师的演示学习制作许多有趣的小玩意儿。动手能力强的小朋友能够迅速掌握要领,并主动担任小老师,将方法教给身旁的小朋友,一本正经的模样分外可爱!始终不得要领的小朋友也会积极举手询问老师,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最终也能成功,并体会到手工的乐趣。“老师,快看我的作品!”“老师,看!我的好不好看?”“老师,我厉不厉害?”小朋友们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展示作品,欢声笑语在教室里回响。此外,手工课最特别的地方是,尽管老师教的的步骤是固定的,材料也是一样的,但小朋友们最终的作品却是千人千样,无论是配色还是形状上都体现出孩子们独特的创意,拥有着难以言喻的魅力。
图为学生展示手工作品。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韩春印 摄
古诗学习——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文明
古诗课上,有的志愿者老师没有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带领同学们来一场“沉浸式”学习。在学习《竹石》的时候,志愿者老师先是展示一幅竹石画,接着播放长在石缝里的竹子不惧风雨,顽强生长的动画。当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这样的情境里时,再询问学生有何感,有何思,有何情,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肯定,有的同学有感而无法表达时先不予揭晓,而是把诗展示出来。此时,老师还未讲解,孩子们就能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更有甚者,拍着腿告诉老师“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诗的意思,更能于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语言特有的魅力与不可代替性。当学生暂且抛开条条框框,仅仅是用眼睛去观赏,用心灵去碰撞的时候,共情的回响定会激荡!这样的尝试远比记住这首诗本身有意义的多,真正的浪漫或许就是找寻浪漫的过程。
图为志愿者老师为学生讲述古诗含义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陈晓吴 摄
小小画家——书画绘世界,笔墨显精神
一笔一画,皆是童心所感,独具魅力。在绘画课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一些三原色、冷暖色之类的简单的美术知识,并向学生展示一些美术画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当然,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实练,不拘具体内容,放任孩子们与艺术撞个满怀,耐心指导孩子们用画笔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往往十分积极,还会在老师询问时,不断将自己的构思讲出来,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又会更加自信地投身自己的“美术大业”。美术课上最令人激动的环节就是学生们展示作品的环节,或许技法水平有所差距,但是每幅画都有着独属于孩子的直率的、扑面而来的魅力。这些作品或是配色大胆,又或是抽象至极,常常令志愿者老师也充满惊喜,表示给自己的支教之旅带来了很大收获。
图为小朋友在绘画。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韩春印 摄
歌唱世界——快乐学声乐,真心爱生活。
在音乐课上,志愿者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歌唱祖国等经典曲目,及培养学生们的唱歌水平和歌曲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了解背后的精神,感受音乐这一载体独特的魅力,在通过自己的歌唱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孩子们是及其容易共情的,当他们了解了歌唱祖国的背景后,十分感动,并且在最后展示成果时极为动情,令人动容。志愿者老师们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换一种方式打开世界,透过音乐去浏览、去感悟、去反馈、去表达。
图为小朋友们弹唱歌曲。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徐洋 摄
在本次公益活动中,志愿者老师们坚持用心教学,用爱陪伴的理念,力争化作荧光点点,温暖孩子们的童年。志愿者们表示,学习是共同的,成长是相互的,在帮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懂得更多道理,拥有更多快乐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自己的亲和能力以及应对各种意外的变通能力,希望与孩子们共享这个美好的夏日,互相奔赴,携手成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9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