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缅怀革命先烈,真正体验红色革命精神,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8月12日,我来到了位于沂南县牧池乡常山庄村的“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
走进纪念馆,看着展室内一幅幅珍贵的画面,一幕幕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沂蒙红嫂”故事展现在每个人的眼前,所有民警听讲严肃认真,无不被抗战时期,沂蒙老区人民那种坚忍不拔,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听到感人深处很多民警不由自主地拭擦着滚动的泪水。
“沂蒙母亲”王焕于馆主要介绍了王焕于在日寇扫荡的年代里,看见罗荣桓、陈毅、胡奇才等领导干部和一些革命烈士子女无人照顾,便创办起战时托儿所,陆续安置了42名孩子,无一人受到损失,自家却有先后4个孩子夭折,因此被尊称为“沂蒙母亲”。当年,她把烈士的遗子,抱给了孩子刚几个月的二儿媳妇时说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她说:“这是烈士的后代,让他吃怀里的奶,让咱的孩子吃些粗的。咱的孩子嗑打死了,你还能再生,烈士的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可就断了根了。”这样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更值得我们学习,现如今,大部分都是首先考虑自己,向王焕于这样的更是少之甚少。
1941年11月,大众日报社发行科的白铁华遭日军逮捕,身上多处皮肉被用烧红的刺刀烙焦,后经群众掩护脱险,被送到王换于家安置,这时白铁华已面目全非,全身溃烂、化脓,奄奄一息。王换于带着两个儿媳和两个女儿千方百计把他救活了,最后伤愈归队。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兼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朱瑞的爱人陈若克,被敌人逮捕后杀害于沂水城,12月中旬,陈若克的遗体被秘密运到东辛庄,王换于流着眼泪为陈若克做了寿衣,并隐蔽的将其安葬在村东她家的黄土地里。
“沂蒙母亲”以她的一己之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竭尽全力为抗战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989年,101岁的沂蒙母亲王焕于与世长辞,她没带走遗憾,却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许多,她是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光辉典范,她的品德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参观完整个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被抗战当年沂蒙老区人民“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更被那种不怕牺牲,全力支前的劲头所震撼,返程途中,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宁愿舍弃自己的孩子,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焕于,用双肩抗门板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她们那惊世骇人的事迹始终萦绕于我的脑海,久久不能平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5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