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花鼓灯业者角度分析现今发展困境
A.花鼓灯文化根基遭到破坏,文化神韵逐渐丧失
花鼓灯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发展的产物,根植于乡村,传统农村闭塞的生活状态,有利于完整地保留花鼓灯文化。但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人口的流动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媒体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精神活动的主流选择,逐渐脱离了花鼓灯文化的艺术体验活动;其传统的依靠土地庙、打谷场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化神韵也在逐渐丧失。
B.传承人年龄老化,贫困化,传承主体出现断层
花鼓灯文化的传承多数以血缘关系为主,以家庭传承为主要形式,在“冯派” 花鼓灯的传承中,就具有明显的家族性,几代人口传身授。传统的花鼓灯文化传承人年事已高,精力以及体力无法支撑花鼓灯的外出表演。同时,一般花鼓灯文化的传承人在教授弟子时是免费的,存在诸多的经济问题,面临贫困化的艰难处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使得农村花鼓灯文化传承的人才流失严重。
C.年轻人对花鼓灯认识不足,尚未形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年轻一代对花鼓灯文化的认知较为薄弱。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使得年轻一代接触新事物的途径更加丰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对于流行音乐与现代舞等具有更高的追求,逐渐减弱了对花鼓灯文化的关注。当前,花鼓灯文化的发展中,虽然成立了相关的戏剧院,但没有建立专业的研究机构,缺少专业的花鼓灯文化研究人才。
D.演出方式过于传统,商业演出发展受限
花鼓灯的演出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广泛的城市受众,花鼓灯的名声也仅仅局限在淮花鼓灯周边,其它省市级对花鼓灯知晓很少。当前,花鼓灯的主要演出地点在农村,通常出现在婚、丧、嫁、娶等特定的场合。在城市的演出,也大都是以基层慰问演出和大型活动的表演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商业演出。同时,缺少花鼓灯文化的艺术精品,无法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鼓灯的保护与传承。此外,因为近年来受疫情的影响,所以村民花鼓灯商演的机会几乎没有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4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