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华夏,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展现历史的厚度;广袤中国,万千件文物重见光明,诉说时代的沧桑。文物承载着中国故事,记录着文明脉搏,保护以及推广文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一经播出就掀起了一阵“国潮热”,“让国宝活起来”的口号深入人心。而博物馆作为“文物的家”也逐渐由冷门去处变成了“打卡”的必经之地。但大多数人们都陷入了“进门拍照,走个过场,出门全忘”的境地,博物馆如何提高顾客的体验,使其更好的发挥文化价值,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学者曾提出了“参与式博物馆”的概念,其中心就是以顾客为中心,提高参与感。因此,为了了解目前我国博物馆顾客参与式体验的发展情况,本社会实践小队深入各自家乡博物馆,在7月10日—7月24日展开为期十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沉浸式体验博物馆的参与式举措,对相关人士进行访谈,发现目前的发展不足,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献上青年力量。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回到了自己家乡——内蒙古自治区,来到了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成立于1957年是建筑年代较久的博物馆,馆内共有四层,展现了草原文化、航天事业以及民族大团结等相关内容。而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建成于2018年,属于新兴博物馆,其馆内设壮美内蒙古、远古内蒙古、富饶内蒙古、绿色内蒙古、恐龙的故乡五大主题展厅。主要展示内蒙古大森林、大草原、大水域、大荒漠等各领域的自然资源,涵盖了农、林、牧、水、动植物、古生物、地质矿产等十三个领域。在参观过程中,博物馆也采用了不同的顾客参与方式,如文创产品的二次创作、AR、VR技术、投影技术、互动3D大屏等。通过亲身体验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让我对顾客参与式博物馆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以顾客的视角发现了其中的不足,通过观察和采访他人的游览体验也收获了顾客群体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模式的看法和感受,“参与式博物馆”的概念逐渐在脑海里由模糊变得清晰。
在实践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大博物馆的差距:对于内蒙古博物院这样历史较为悠久的博物馆,其中的藏品十分丰富且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涉及各个方面,综合性极强,代表内蒙古的整体文化形象,但从参与的视角出发,它采用的还是以“视听结合”为主的参观游览模式,对于一些新技术的运用较少,只有简单的影片播放和电子展览,不过据了解,其每年都会与小学合作,邀请“小讲解员”来为游客义务讲解知识,这既使博物馆承载的文化可以更好的走出去,也可以让游客丰富游览体验,是一种很好的参与方式。而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则重在“新”。其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提供了较多可以直接触碰的仪器供游客体验,如地震震级体验、互动答题板、3D触摸式大屏、部分恐龙化石的复制品等可以让游客零距离接触文物,全方位了解自然文化知识。但是在技术的运用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一位参观的叔叔就询问我如何操作AR机器,在我讲解后又自己操作,但发现机器的识别过程很长,准确率不高,对于其作用,叔叔也表示:“我看了介绍牌,已经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了,那我也可以百度一下它的属性,也不用如此费力的操作这个机器了。”由此也可看出在新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非但不会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反而会影响其参观的整体感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回顾几天的博物馆奇妙之旅,我不但收获了诸多自然、人文知识,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参与式博物馆建设任重而道远。如何让“博物馆热”持续下去,如何让广博的知识更好的传承,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实践结束了,但青春的脚步仍在前行,时代发展再快也请不要逐远我们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悠久的文明,唯有古今辉映,方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提高国家软实力,在世界舞台上继续展现中华之风采!
(通讯员问雪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0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