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安徽8月2日电(通讯员刘小习查雅欣)为响应国家“创新无止境科技振乡村”与“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大数据)学院“成长稻穗”实践团秉承红色优良传统全身心投入社会实践,锻炼自我,奉献社会。实践团于7月7日至7月12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开展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指导老师何增宇和团队负责人支飞扬的带领下,团队围绕“红色记忆”和“乡村振兴”的主题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至7月10日,实践团分别在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和蚌埠市博物馆以及蚌埠市城乡规划馆,开展了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志愿活动。7月8日团队前往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指导教师何增宇陪同实践团成员来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前献上花束,向革命先烈三鞠躬,默哀致敬1分钟,深刻表达了对革命英烈的无限哀思和敬仰之情。面对鲜红的党旗,何增宇带领大家高举右手,重温入团誓词。铮铮誓言在碧蓝的天空中回荡,激昂而有力。让曾经沸腾的热血再次在胸中激荡,让“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诺言再次在心中铭刻。随后瞻仰了革命历史陈列馆,聆听了英雄故事。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团队成员对蚌埠红色文化足迹有了更多的了解,而对于辛亥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蚌埠的革命发展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图为团队成员向革命烈士碑献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熊涛摄
7月9日与10日实践团走进蚌埠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和蚌埠市博物馆,探索蚌埠城乡发展的转型与嬗变,感受蚌埠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据了解,蚌埠从淮阳古陆的大别山余脉上凸现的小山岗演变成现在的快速发展全国文明城市,这离不开蚌埠市“三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目标任务抓统筹推进、聚焦能力提升抓巩固拓展、聚焦体制机制抓有效衔接。在队长支飞扬的带领下,队员在展览馆进行志愿服务活动,7名学生团员穿着志愿者服装在不同的楼层作为志愿者,引导游客参观蚌埠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在蚌埠市博物馆中,实践团队的成员重点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认真观看了反映淮海战役的文物、照片、图表、美术作品等资料,听取了有关讲解,对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和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
图为团队成员做志愿服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熊涛摄
最后两日,实践团来到蚌埠市怀远县进行乡村振兴相关活动,7月11日上午,“成长稻穗”实践团队在怀远县龙亢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对农业技术服务站的钱超站长进行采访,他表示该站的工作职责是: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抓好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培训、指导和管理;给农民提供所需的科技信息,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同时做好涉农项目筛选、储备、管理、申报等相关工作;抓好农村商贸流通工作。介绍完,钱站长邀请团队成员去实地体验他的日常工作流程。钱超站长带领团队成员了解现代机械设备,并详细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各个机器设备的用途以及优点。并表示有了这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作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浪费。随后实践团来到龙亢镇邵院村进行糯稻生长调研活动,在糯稻种植农户的介绍下,了解到今年龙亢镇种植的品种大多为皖垦糯一号,并且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灌排高效、便利,有效提高了糯稻产能。随后,实践成员前往糯稻种植基地进行穗数测量工作,通过测量数据了解到今年糯稻的长势优良,改造工程在其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7月12日,指导教师何增宇带领团队成员到龙亢镇人民政府进行签约仪式,与陈着部长签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团队成功与实践单位接洽,相关负责人和指导老师给予团队大力支持,对实践基地的落实奠定了基础。团队老师与同学们通过与相关领导交流,大致了解了当地情况,对后续工作路线有了比较合理的规划。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熊涛摄
实践团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一方面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精神,另一方面了解了我国农村科技助农的政策,并且给予了一些真正切实可行的乡村发展意见,为国家建言献策,为国家发展为乡村发展出一份力。最后呼吁更多大学生加入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团体中来,共同成为科技助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2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