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影响一方风土,哺育一方百姓,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实际情况帮助乡村建设,传承古建筑文化精神,自2022年6月26日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源心·夏乡实践队伍在河源市康禾镇仙坑村开启了一场与历史古建筑的美丽相约。 一十载筑华堂,二百年历沧桑 实践团队在仙坑村村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著名的古建筑群--四角楼。一处古迹,往往能够展示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村支书向我们娓娓道来:四角楼为四栋四杠结构,布局严谨对称,四杠设有角楼,“四角楼”因此而得名。四角楼内有4个大厅、15个小厅,厅里设住房,每个小厅又独立成一套建筑,厅与厅之间相互独立,但又有走廊相通,住房一共有108间,这数字与三十六井排水暗合《水浒传》三十六天罡,一百零八好汉之数,在这种精妙的设计中,实践队员们不难体会到当初建造者希望族群能团结一致的良苦用心。再仔细观察上中下厅及门厅,石柱石座,屏风门柱,叠式的金字架、木梁、檐屏全用上等木、石料做成,至今仍完好无损。梁、柱、桁、檐雕龙画凤,红、黄、青三色粉饰,雕刻而成,图案栩栩如生。横屋也有厅有房,上中下廊,连成一气。屋内厅厅相连,幢幢相通。大回形套小回形,叠叠相套。倘若是陌生人走进屋内,就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知道入门,却找不到出门。整幢屋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阴阳相配,反映出客家人在建筑上对阴阳风水学的理解。 四角楼矗立至今,成为当地的特色,一方面说明此地风水甚好,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此地的历史悠久。实践队员从仙坑古村四角楼的左门进入,一块写着“荣封第”的扁额高悬梁上,显得格外抢眼。这块“荣封第”牌扁现在虽然有点破损。但其实它代表着却是叶氏家族史上最光彩的一章。村里老人介绍说在嘉庆一四年,嘉庆皇帝曾经颁发圣旨嘉奖叶家,并赐此木扁以表彰他们对家国的贡献。一碑一扁代表的是荣耀,也是辛酸。这种情感源于客家先民们在心底里对自己中原望族身份的笃信,即使历经万里迁徙,仍不改变中原大地给予他们的崇高志向。他们希望的不仅仅是乡村的宁静,而更多的是想在乡村里重新缔造“居庙堂高”的传奇。在围屋里兜转,更多的牌扁会映入眼帘。像“星聚一门”匾、“笃庆堂”匾等等,无不让人感受到中原客家民系那种诗礼传承的深厚文化积淀,或者说,这更应该是对文化的坚持。置身于这座庞大的建筑群,无论多久都不忘感叹建筑之精美。这里的古宅大都会有四水归堂的建筑设计,天井下方设有排水沟渠,阁楼等都还保存完好。在建筑保存方面,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部分的古宅庭院已经成为了残垣断壁。有几处保存完好,雕花楼阁相对完整,部分还留存着文革时期的“毛主席万岁”等相关文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有些古宅部分的房间被拆除,仅留下古宅的大门,天井,后庭等。实践队员们站在茶园高处,俯视四角楼建筑群,发现这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感:青山、绿水、小桥与老宅炊烟,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画卷。 四角楼建筑设计独特,布局合理,结构完整,有普通客家民居的共同点,又与普通的客家民居迥然不同,可谓是客家民居建筑上的一大杰作。从外观看,整幢建筑分为四幢、四杠,呈左右、上下对称的建筑风格。石楼前面有一口半圆形的池塘,与整幢屋构成一个大的椭圆形。五个角楼如同五个剽悍的勇士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如此这般,不难想象,即使是碰上了战乱,当石楼的大门被牢牢的关上之后,石楼内依然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景象。如此精巧大气的四角楼,可谓是浓缩了客家建筑的特点,透过历史长河,更是客家文化的缩影和象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00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