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调研祁门县非遗文化对于当地经济带动作用,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及传承等面临的问题,探索普通话的推广对于文化遗产传播的作用,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徽风戏韵”推普实践团于7月16日上午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嵌字豆糖的生产工厂徽乡缘食品有限公司和祁红博物馆,并于下午到达祁门县箬坑乡马山村,体验徽州目连戏,寻找其发扬和传承新路径。
16日上午9点,团队成员乘车抵达徽乡缘食品有限公司。在公司汪总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了解到了嵌字豆糖的历史典故和制作方法,参观了嵌字豆糖的生产车间,品尝了嵌字豆糖,了解到当下祁门县的嵌字豆糖制作工艺传承情况,以及其与现代工艺的结合与改进,进入互联网时代的销售方式的改变。
实践队员与汪总进行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嵌字豆糖制作工艺现存在难以深入大众群体、受众较为局限、难以满足现代人在经济物质方面的追求、做工师傅老人居多等现状。
实践队员王谊联认为,公司现阶段通过传统手制工艺与机械生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既保证了嵌字豆糖不失传统口味又提高生产效率,用生产新方式让传统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下熠熠闪烁。
实践队员周翔坤说,徽乡缘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销量,为传统非遗产业新的活力。《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中国》等节目对嵌字豆糖及其制作工艺进行推广宣传,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群体了解并传承,更广泛的宣传促进更好的传承。
为进一步了解祁门红茶文化对当地乡村振兴的影响,16日上午11点,团队成员乘车前往祁红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以徽派风格呈现,古色古香、质朴低调,分为“千年一叶、神奇茶境、精工细作、风云际会、蜚声四海、红色梦想、品饮时尚”七大展厅,将祁门红茶的悠久历史娓娓道来。首先从茶境、制作和品质三方面讲述祁红故事,简述了祁门茶叶和祁门红茶的辉煌历史,最后介绍的是祁门红茶的养生功效以及茶艺。
团队成员与祁红博物馆讲解员进行深入交流,就普通话推广与非遗传承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一些百姓不能用规范使用普通话表达,限制了当地民宿、特色旅游、茶叶出售等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
7月16日下午5点,推普实践团到达祁门县箬坑乡马山村,在省级非遗传承人叶正初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徽州目连戏传习基地暨展示馆——叙伦堂”和古村落结构,并拜访了目连戏饰演者之一叶建初先生,欣赏了祁门目连戏《劫傅》片段普通话和地方方言两种语言类型的现场演唱,
团队成员路博文认为,两种语言的震撼对比,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徽州目连戏独特韵律,让我们对目连戏的唱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叙伦堂”拐角处的面具、服饰、鞋子、宝剑等等,每一件都述说着历史,每一件都是历史长河中的瑰宝。
团队队长赵星月同学认为,徽州目连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别致,反映了徽州的风土人情,带有较强的地方色彩。徽州目连戏凭借其婉转的唱腔,根植于徽州农村生活实际,融合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使得团队成员更近距离感受到当地特色语言文化的魅力。
经过此日的走访调查,徽风戏韵推普实践团对祁门县的嵌字糖豆生产工艺、祁门红茶以及徽州目连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往后实践中团队将更深入探索三者与祁门县当地乡村振兴的桥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发扬新路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92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