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潮州的木雕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用青年之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新韵,6月27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青行”三下乡实践队伍来到了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的赖在怀木雕工作室进行实地调研,在传承人赖在怀大师的带领下,了解潮州木雕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拍摄潮州木雕的雕刻过程,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课题开展调研。
走进工作室大门,一幅幅木雕作品映入眼帘,令人赞叹不已。陈设在正门旁边的虾蟹篓新奇细妙,十分吸引眼球。而在与赖在怀老师的采访后,我们每个人也都对潮州木雕有了更多的了解,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件作品的来之不易,也了解到每一件辉煌作品背后的呕心沥血。每个作品背后都有每个作品的故事,我们是手艺人,也是讲故事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美好,每件事儿,每个故事就是手艺人心中最美好的珍藏。童老师也非常乐意为我们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听了故事,再看作品,好像作品上的每一个特征都在提醒着我故事的内容,都在展现着故事的细节。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也逐渐感受到了非遗为我们带来的精神力量。非遗的存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体现,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答案。
在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师的作品在保持传统篇章结构的同时,又注重造型和形象的变化,在雕刻技术和雕刻选材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交流完之后,团队成员在老师的示范后,还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尝试了木雕的雕刻。起初,大家都不敢动手,怕破坏老师的制作,但赖在怀老师鼓励说,如果我们不去做,永远不会知道能够干成什么样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来队伍里的成员都有去尝试体验木雕的雕刻,拿起刻刀和木槌工具,自己动了手才知道有多难控制,自己的亲身体验远远比只听老师讲来得更有价值。
老师说到,木雕对于他而言,不仅是生活的手段,更是是在从事多年之后所产生的由内而外的热爱,尽管潮州木雕现存在现代科技的猛烈冲击和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但他表示无论面临多么困难的考验都会一直坚持将木雕技艺传承并发展下去。在赖在怀老师身上,我看到的是传统手艺人对作品的严谨,看到的是他们在坚守着作为传统手艺人的底线,他们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潮州木雕以及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能够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在最后,赖在怀老师说了一句话:“每年都有像你们一样的志愿者来这里参观调研,但很少有人是真的想要把这些非遗作品传承下去。传承非遗任重道远呀。”听完这些话,我不禁有一些羞愧,的确,作为一个三下乡的实践队伍,我们调研很难做到亲身去传承非遗技艺,尽管我的父亲也是潮州木雕的传承人,他也从不要求我接触木雕的雕刻,因为他觉得非遗传承实在是太苦了,十年如一日的雕刻让他腰背常年酸痛,但是他仍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是祖传的技艺,更是他一生的热爱和坚持。而正因为还有这些人坚持着,正因为还有人热爱着,正因为非遗的美仍会被世人感慨,我认为此次活动,我更应该做好,用我们自身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知识和非遗故事用图片,用文字,用视频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的人看到和关注这些隐匿于小街小巷中的非遗,扩大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的人能看到和关注非遗,非遗文化需要社会共同的重视,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用青年之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新韵。
潮州木雕,是我国的一项宝贵的艺术遗产,对于建筑、工艺、雕刻、绘画的发展,都能提供许多有益的经验。目前,木雕传承面临无人可传、无人愿承的局面,寻找传承潮州木雕手艺人已迫在眉睫,如何能够激发年轻人对制作民间工艺的兴趣,怎样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已经成为当地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时代难题。守护非遗文化,弘扬匠心精神。传承潮州木雕,探索创新之道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需要木雕传承人们的不断努力,更是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对非遗文化的守护,只有这样,才得以让潮州木雕站上更广阔的舞台,才能够更好地将木雕传承下去,让潮州木雕这一城市名片永葆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6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