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浙江宁波科技赋能暑期社会实践【核心开展篇】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作者:史桓伊

采访调研样样发力,学习思考处处有心

7月20日,当第二天的太阳散发出温暖的光芒时,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浙江宁波开展“薪火相传——科技点亮非遗路”科技赋能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已经走在了去往主要实践地之一的鄞州非遗馆的路上。结合了第一天各项调研与部分实现成果的基础上,实践团队迅速展开了专题采访,工艺制作过程记录,VR补拍与完善效果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鄞州非遗馆负责人陈科峰老师的邀请下,实践团队参与到了非遗馆运营媒体号如“金鄞花 鄞州非遗”抖音平台等的大学生研学直播中,并在非遗馆的会议厅里具体采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宁波金银彩绣的传承人裘群珠老师,省级非遗项目灰雕的朱英度老师以及市级非遗项目大岙布龙的任国夫老师等十多位传承人师傅。

从与多位老师傅的亲切交流中,实践团队收获颇丰。今年已经75岁的沙金珠老师一边绣花一边与实践团队成员交流。“这块绣花的东西实在太好,我也不肯放弃,所以我现在来这里教小朋友了。”实践团队除了看到沙金珠精湛的技艺,更看到了她50多年来对金银彩绣发自内心的热爱。在她看来,尽管这门技艺逐渐趋于小众,但来馆里的游客也好,学生课外活动也好,只要有人对这门技艺感兴趣,老人就觉得高兴。

在与老师傅们交流过后,实践团队也顺势采访了几位在鄞州非遗馆学习的年轻大学生。在这些青年的身上,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看见了太阳的新生感。与大部分老师傅们的“在稳步前进中追寻创新”的态度有所更进的是,他们在话语中表现出对科技赋能助力非遗传承推广的热情与期待。这更加坚定了团队推动非遗展馆可视化的决心。

“我们非遗工作者不辛苦,辛苦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又面临传承问题的项目传承人。像我们馆的金师傅,就像他说的,自己也许就是最后一批手艺人了。骨木镶嵌固然精美,但诸多原因已经后继无人。未来,我们的孩子,或许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些传统的技艺。看着现在展厅里的一件件作品,我们真的心生遗憾。”采访中的陈老师话至此处,眼里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却又在一瞬间转化成了对未来发展的希望,“但你们的到来正是给我们还在坚持的非遗工作者们的一剂强心剂。科技与非遗的融合又可以走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鄞州非遗馆,实践团队还于7月21日-23日期间前往了上林湖遗址、青瓷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宁波服装博物馆和插花艺术馆等地进行学习调研。过程中产出与收获颇丰,为团队的“科技+非遗”之旅增添了诸多的风采。

到了7月23日下午,实践团队选择了宁波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作为最后一站进行参观采访调研。通过跟随传承人一路的讲解的脚步,实践团队先后深入考研了解了艺术馆的展馆部分以及工厂部分,最后来到会议室进行了相关的访谈了解。

通过与鄞州非遗馆、青瓷研究所等展馆进行对比,宁波朱金漆木雕艺术馆在传统技艺与现代化、工业化的冲击中勇立潮头抓住机遇,通过“展馆+工厂”一体化模式成功发展做大,用文化带动了业务,再以业务反哺了文化。

团队实地考察艺术馆与其工厂的建设情况,观察到其工作室中保留了等当地特色的木雕与髹漆风格,并引进了机械化流水线加工,融入了现代化元素。传承人师傅与其学徒们在这种改造中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在产品制作的生产线上,通过引入机械化流水线加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充分保留了人工加工的精髓,以师傅带学徒的方式精修着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后期生产工序。同时,艺术馆在进行日常的展品商业生产过程中,也进行着文化展馆的经营以及相关艺术品的持续制作,用创作精美作品的方式在文化传承这一社会责任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

科技赋能走近大众,非遗展馆触手可得

“在庞大的计算机技术面前,我们推动非遗可视化的小小愿望不知会飘向哪里。但是,我们的努力与尝试所点亮的光芒,终会汇聚于夜空里,成为白昼一般明亮的光。” 实践团队成员史桓伊在中期正式展开科技赋能实践时如是说。

为引导公众从科技角度认识非遗,了解科学与文化融合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实践团队在科技赋能中结合新时代特点,从“非遗”与“科技”结合的视角出发,对标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计算机学子专业优势,将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可视化等专业技术引入并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扬。

通过实践团队所掌握的VR虚拟技术、MG动画等科学技术实现对非遗馆的科技赋能,产出了关于鄞州非遗馆、宁波朱金漆艺术馆等非遗展馆的VR全景场馆,关于骨木镶嵌、宁波金银彩绣、越窑青瓷、朱金漆木雕制作工艺过程的MG宣传动画以及与李琳副教授实验室团队合作制作的虚拟导游等科技作品,让团队带着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大众,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来实现非遗馆的数字化,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数字非遗馆的建设与宣传当中。

以VR全景举例,VR技术,一言概之,就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在这次科技赋能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中,通过团队的制作可以让鄞州区等非遗展馆不仅仅再只是一个静态展示场馆,更是在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后,可以结合光影艺术,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现代空间美学感受的线上云旅空间。展陈中突出交互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更加生动鲜活。如鄞州非遗馆,实践团队已经通过VR全景摄影技术获取非遗博物馆的内部陈设和结构,制作出了VR虚拟博物馆。参观者只要带上VR眼镜,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第一视角领略非遗博物馆的深厚文化传承氛围。

本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至此,团队成员们均表示感谢可以通过学校给予的机会,将在学校实验室里所学的技术带给当地,从而打破非遗项目的地域性限制,推动非遗传承的可视化建设,打造一条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的“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大道,为宁波鄞州乃至全国的非遗文化传承贡献青年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6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召开2025年第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

2025年2月19日,我院在教科楼402会议室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缑星主持,全体专兼职班主任参加。会议伊始,缑星传达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强调学生安全是学院工……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召开2024年度团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

为加强我院团支部的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团支部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团建工作水平,12月26日,我院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办团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专职辅导员杨艺卓参与并指导活动,学生会主席……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生一技”儿童舞蹈编创大赛完美落幕

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创造力,展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成果。12月24日,教育科学学院于逸夫楼报告厅举办“一生一技”儿童舞蹈编创大赛。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老师朱欲晓、……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希望杯”演讲比赛决赛圆满举行

12月19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希望杯”演讲比赛决赛在教科楼109会议室开展,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老师有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孙天义、科研与研究工作秘书段海岑、专职辅导员杨……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4年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12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在教科楼402会议室进行了2024年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院党委副书记缑星、专职辅导员杨艺卓、田园老师、23级班主任李慧丽、徐华伟以及22、23级班长参与此次会议,会议由团……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4年“研途星芒,助梦启航”信封传递活动圆满举

为了给考研学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助力他们坚定信念,勇敢追梦,12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楼前举办2024年“研途星芒,助梦启航”信封传递活动。教育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杨艺卓参……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育科学学院在信阳师范大学2024年“阳光冬季”校园马拉松中喜获佳绩

12月17日,信阳师范大学谭山校区2024“阳光冬季”校园马拉松在校园内激情开跑,教育科学学院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与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比赛开始前,学校于北门举……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圆满结业

12月12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典礼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王忠磊、院党委书记房加帅、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孙天义,2022级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

姓名:史佳航班级:计算机科学于技术2303班实践感悟:作为大学生,为响应学校号召,提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身边问题的…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最新发布

生命第一,预防溺水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情暖龙乡”团队“三下乡”活动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
探索潮州木雕,弘扬非遗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潮州的木雕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用青年之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新韵,6月27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青行”三下乡实践队伍来到了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的…
齐心协力,推动振兴
齐心协力,推动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凝聚全党和社会各界的强大力量。近年来,烟台市通过党支部牵头合作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烟台市着力…
党支领办,引绘蓝图
党支领办,引绘蓝图烟台市把党支部同合作社结合起来,并非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支部班子当先锋、打头阵,带头认…
助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时代
助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时代7月10日—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赴鲁探红政队团队成员为了获取多地的现状情况,根据就近原则,分别前往了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南域城村、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南村、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
学风筝技术,传荆楚文化
为了帮助荆州风筝发扬光大,真正的做到传承“非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于6月16日前往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进行荆州风筝的学习和了解。通过亲身经历的形式,找到更好更合适的宣传方法,让广大…
直面困难
第一节课是手工课。孩子们看到志愿者们带来的手工作品——一次性筷子粘成的六芒星,冰糕棒做成的小房子以及纽扣拼出的图案,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声惊叹,做手工的热情也愈发高涨。志愿者们先是带着孩子们把充满…
赴鲁探红,发掘新路
为深入了解山东省内各地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情况,7月13日—7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赴鲁探红政队团队成员根据就近原则分别前往各地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山东省泰安市、淄博市、青岛市、烟台市、东营市以及滨…
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 之“青”尽全力,抗击疫情
为防止疫情反弹,做好疫情防控,河南城建学院暑期三下乡之“追随百年足迹,践行青年使命”实践团于7月15日在信阳市淮滨县开展“众志成城,抗“疫”有我”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再次袭来,弄的大家人心慌慌,惶恐…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筑民生之基,发创新之芽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是社会生活发展之要,创新则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凸显民生导向,推进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一体化,以科技变革推动社会民生发展,是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增进人民群众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