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实践团队“四海皆同音,推普助乡兴”是在六月份确定成立的,在此之前我们进行了两周的材料收集与多次次线上讨论会议,最终我们把主题定在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受疫情防控的影响。我们选择进行线下开展调研,并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后期的线上通语教育适龄推普素质教育拓展。
7.14日起,实践团的诸位成员开始陆陆续续踏出家门,深入附近乡村开展调研,为保证大家的沟通与交流,每晚八点我们准时召开线上交流会议,在确保各自安全的情况下分享每日收获。我们在堂马村、寨黄村、王窑村、台沟村、山化村、大冲村、葛楼村、瓦庄村、小吴村等五个省多个脱贫乡村中,挨家挨户走访宣传,与当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就普通话推广情况及学习普通话的意愿进行了大量交流。
7.16日-7.19日我开始出发并于16日中午到达调研村落:王窑村、台沟村、山化村三个村落————他们都属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原县级市偃师市)山化镇的下属村落。和我同行的队员有一位,我们第一天选择的是离我们住的最近的台沟村。下午,我们收拾好物品,带好调研问卷就开始进行入户调研了,三天的调研转瞬即逝。与其他实践队员所遇有些不同,我们所在的山化镇下属的三个村落中,处于语言教育关键年龄的孩子并不多,就如村里一位早年在徐州务工的老人说:“现在谁家孩子不在市区里上学呀,留在村里的那些都是家里条件不好的才会有几户人家,你们从大队(党群服务中心)到这也转了有一定面积了,你也看见了村里这时候基本你都看不见青壮年,我们现在老了也不出咋出村,也就是在这附近转悠转悠,看见你们来调研,看见你们这些年轻娃子们愿意来俺们这调研,很高兴,但是我们现在确实没有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性了。”听到这段话我还是发现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的情况在农村依然严峻。倒不是说现在的青壮年没有赡养老人的能力,而是老一辈更喜欢田园的务农生活——一年种些麦子、红薯、家门前开块小菜园子。每天早晚饭过后,几家老人在其中一家的门口摆上几把椅子,大家唠唠嗑,说说自家孩子在外的近况。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宁静祥和,没有城市喧嚣。在晚上六点左右在党群中心广场上也遇到一部分孩子,对比于以前在记录片中你所见到的山区农村孩子是害羞,不善于表达的。得益于教育脱贫政策的实施,我们见到的孩子愿意与他不太熟悉的陌生人交流,也更加渴望接受自己在课堂中所不太了解到的知识——比如一些朝代史、演讲技巧、现在大多南方孩子在玩耍的模块化编程。我们希望尽我们目前所学,能够帮助孩子们拓展自己的视野,画好自己的宏伟蓝图。
对于我个人最深的感受,在视频中我们经常见到的乡村是泥泞的湿土路,不去乡村真的看看,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为何想致富先修路,我所在的村子附近有代工部分品牌的一个鞋厂,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村里因文化水平不高在外无法工作的村民的就业情况。也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乡镇企业对于乡镇经济的带动。但是我发现村中基层一线干部的辛劳。在我们的走访调研途中采访了一个村中的副书记,时间是在中午一点在我们采访的短短十三分钟有五位村民以此来访,干部耐心地回答了部分村民的疑问,对于不在自己负责范围的工作,他则是用自己手边的笔纸记录下村民的问题,并告知村民对应负责人的轮班时间。——当时恰逢村委轮次进县学习时间,村委会每日留人轮班值班。令我感触颇深。令我最为感慨的的也是我所采访的村干部在最后说的这段话话:你们年轻同志来我们这里调研,我希望你们能够把我们这里的实情写出去,村里的劳动力缺失,孩子们也都随父母进城学习了。剩下的都是老人们,数着日子生活。我们这也没啥主要经济来源。现在是脱贫了,但是乡村振兴还是个漫长的路。希望你们能把我们的困境给写进你们的报告里。让更多的人能看见。农村环境的改善我们可以看到,但是农村劳动力流失,缺乏朝气,个人收入不高的现状我们也可以看到。乡村振兴之路道阻且长。
实践调研完毕后回到家中我开始着手准备我的线上课程,在备课初期我以为的的课程知识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在第一次讲课预练我的表现是不佳的,我所负责的是团队的科学课程,但是对于孩子们我更想讲的是他们能够在一定的状态下可以争取到的科学科普知识,但是与一群刚刚踏入学习道路的学生来说,电子科技,飞行原理是晦涩难懂的,远离他们的接触范围。这是我所欠缺考虑到的地方。我请教了去年也参与支教的实践学长请教,他所说的两点让我幡然醒悟,给孩子们讲课要用他们的语言,课要有趣且生动,要有大概框架,要提前想好可能出现的事情,线上课,要多提问,多引导。按照学长的建议,我做了课程调整。最终在正式课堂上收获了掌声与满满的成就感。
此寥寥片语无以书吾之感。明年此时我会再次来到这里,作为一个见证者,以这三个乡村的发展为影,见证乡村的步步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1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