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这二十三秒的地动山摇造成了唐山市242769名百姓长眠于这片土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唐山人民完成了灾后重建、市复兴、时代发展的涅槃重生。在唐山大地震46周年之际,中南大学赴河北省唐山市探究抗震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2年7月24日在唐山市路北区、滦南县,展开调研寻访。实践团围绕“地震时刻”“灾后救援”“唐山之变”“抗震精神”等等几个版块,通过实地调研、面对面访谈等方法开展实践。此次调研实践过程中,社会实践团成员了解抗震救灾的历史,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唐山抗震精神。
废墟中的星星之火
“地震发生的太快,还没反应过来,人就被压在楼板底下了。”受访者刘爷爷当时在武警部队工作,就驻守在如今唐山市地震纪念墙南侧。如今举目四望,那里已经仅剩保护性的废墟残骸和一株孤独的梧桐。
地震发生在凌晨,熟睡的人们一瞬间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当时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和从废墟中挣脱出来的人们构成了自救互助的有生力量。28日上午一支约有20万人的救生大军遍布市区。从废墟中脱线的地、市委各级领导干部迅速赶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组织力量抢险救灾,建立临时党组织,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整个震区迅速形成了立体交叉抢救生命的战场。
百折不挠的重建路
从废墟里逃生的唐山人民,在经历一场如此惨烈的浩劫之后,并没有沉浸于悲伤之中,而是积极投身灾后的家园重建工作。
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此次灾害,立即向唐山市调配大量生存救援物资和专业救灾人员赶赴唐山。党中央国务院分多批次派出中央慰问团赶震区慰问灾民。“紧接着解放军就来了,我记得最早的是沈阳军区的部队来的,后来北京天津华北,再后来有上海和南方的医疗队也来了。”刘爷爷说。据统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沈阳、河北省军区和部分海军部队共计十万大军星夜兼程奔赴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攀危楼、钻险洞舍生忘死,抢险救灾。
作为国家重要的钢铁,水泥,煤炭,陶瓷产业城市,唐山在国家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唐山大地震后,唐山工业大部分厂房被摧毁,与北京和东北的通信中断,电力系统瘫痪,生活生产用水供应不足。但是在这般苦难中,英雄的唐山人民,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废墟之上开始马上重建生产。
艰苦卓绝的涅槃路
地震后十年,在基本安置好人民生活和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唐山从1979年开始大规模恢复建设,到1986年底恢复建设总投资43亿元完成总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抗震性良好,生活生产方便的新城市基本建成。同时,在当时的唐山市中心落成了唐山市地标建筑之一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题写纪念碑题。
“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唐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虽然经过大地震的重创,但是经过国家的努力、党中央的领导、全体人民的奋斗现在把唐山建成了很美丽的城市。各个方面变化都很大,从外观看,现在盖的高楼,不只高,也很安全,防震系数那是原来比不了的;从内部看,唐山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也很感恩,在抗震中很多地方帮助了唐山,在武汉疫情、河南发大水、上海又疫情的时候,唐山也伸出了援手。”张爷爷回忆地震以后的四十六年留下如此感慨。
四十六载励精图治,“凤凰城”唐山英姿勃发。1976年7月28日凌晨,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今天的唐山,是在当年大地震废墟上崛起的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
接过前辈的接力棒
在采访活动的最后,经历过大地震考验的老一代,对实践团成员述说新时代的寄语。
“我觉得年轻人要自立自强,不管你走到那里,都是唐山人。还有一方面,唐山人也特别懂得感恩,当别的地方有困难时,唐山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也被别人帮助过,也有感恩的心。心中有感恩的种子,你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灾难,但是也应该在能力范围之内去帮助别人。”杨阿姨说。
实践团成员表示:“我们年轻人不仅要通过这次大地震积累经验,更要懂得科学的防震减震救灾;通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美丽唐山,建设美丽中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十六年前的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8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