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昭通8月6日电(通讯员 高涵)鲁甸县水磨镇拖麻村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理条件极其复杂,但是正是在这个群山环绕的村庄里,村民们勇于尝试、敢打敢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发挥特色地理资源,将这些绿水青山变成了养活一方人民的金山银山。为总结拖麻村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优势与有效方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鲁甸行实践队于8月6日赴鲁甸县水磨镇拖麻村。从乡村的振兴与发展中,寻找鲁甸地区人民的乡村振兴故事。 不懈尝试,寻求合适品种 8月6日,实践队成员来到了鲁甸县水磨镇拖麻村,探究拖麻村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我们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紧紧围绕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结合本村资源特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无公害农业,逐步建立起绿色、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村委会陈主任这样介绍道。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不断进行推进,拖麻村村委会带领村民进行多番种植尝试。在讲到村子里的种植条件的时候,陈主任感叹道:“这里海拔太高了,气候不对头,不知道为什么种了之后都不对。不过葵花籽应该还可以,以前十多年之前这里全是地的时候,种葵花还比较好,现在除了洋芋和荞麦,其他就没有什么种的了”。在经历了多年的筛选之后,该村最后还是选择了最合适的马铃薯,这不仅是因为鲁甸县历来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而且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村民们发现在高海拔冷凉地区,优越的气候、地理优势适宜种植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相反,经过村委会的多番尝试后,出于地理因素,人力技术,倾销路线等多方面因素,诸如党参等经济作物都不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会浪费有效的耕地面积。实践出真知,真是因为有当地村民们不断地探索、尝试、实践,才让马铃薯种植成为了当地的特色种植作物。 当地马铃薯不仅产量够高、质量过硬,而且销路广,这也是当地得以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地的马铃薯销路主要分为一下三种:首先,就是村民们自产自销,自家食用。当地还有许多马铃薯的特色吃法,譬如炸洋芋等。其次,就是向本地的马铃薯代加工厂进行倾销,“噜咪拉”系列土豆片(清真)是当地唯一的马铃薯加工厂,同时也是当地马铃薯的重要销售方向。最后,当地村委会巧妙地将种植业与畜牧业进行结合,通过蒸煮等简单的方式将马铃薯变为牛、羊等牲畜的饲料。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马铃薯产量过高时,村民不得不以低价售出,经济效益过低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村内养殖户购置饲料时的经济压力。 实地探索,亲验马铃薯挖掘 在陈主任的热情建议下,队员们赴往当地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鲁甸马铃薯种植繁育基地,当地村民自豪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到,2019年8月20日时,在第三届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开幕前,来自孟加拉国、保加利亚、柬埔寨等国家农业部或农业科研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云南、陕西、西藏等省级农科院和相关部门的近300名与会专家学者、相关负责人走进该种植基地考察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强化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等“八大产业”发展和“绿色食品”等“三张牌”的打造,加强昭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农业科技的宣传与推介,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着力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科技支撑”的农业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昭通模式”,为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提供经验交流,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学习了新的种植和培育技术,使得当地的马铃薯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村民们的收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队员们进入到了基地当中,真正见到了绵延成片的雪白的马铃薯花和高品质的马铃薯。 在热情村民们的邀请下,队员们展开了马铃薯挖取的体验活动,切实体验到了农民们是如何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期间,实践队员们与村民积极沟通,了解到了当地马铃薯相较于其他地区马铃薯的优点,该种植基地培育的不同马铃薯之间的产量区别和口感差距、具体销量和收益多少以及挖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当地村民们自豪的介绍说,“马铃薯可以说是我们的主场。一说起来就是说拖麻的洋芋就是没有打过药的这种,在哪里都好卖,吃起来也好吃,它比较泡,不像海拔低一点的地方种的洋芋,同样大的洋芋和我们的比起来重量就不一样,我们就是要泡一点, 重量轻一点,他们下面种的洋芋要重一点”。 稳定发展,创新探索新局势 从种植基地返回途中,当地农民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当地正在尝试的新作物——莲花白和萝卜,虽然经过当地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的逐代改良和完善,现今的马铃薯无论从产量还是品质上都足以满足当地村民的脱贫的需求。但是当地村委会表示,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更高产的、更高品质的作物,继续提高当地村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致富,让每一名村民都过上富庶的生活。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鲁甸行实践队切实感受到了当地村委会帮助村民们发展多样化种植业的决心和各种举措以及当地村民勤劳踏实的奋斗精神这份来自种薯之乡关于乡村振兴的答卷,不失为有效推动云南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的模范样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2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关于支教组的一切,都说给你听
下了高速右边层岩叠嶂的高山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一切刚刚开始。车沿着盘山路前行,树越来越绿,天越来越蓝,云越来越近,山越来越高,手机信号越来越弱,心……
吴桂珍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你们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守候
孩子们的笑容,那么地感染人的心灵。我们所举办的每一个活动、每一堂课,都是为了孩子们身上那可爱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曾紫云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短短的十天三下乡期间,我们社会实践队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了知识和快乐,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体验当老师的感觉。三下乡的十天里,知识与快乐伴我们同行。……
梁晓颖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回顾校运会,别用一番滋味
在实践活动期间,“沐语之夏”实践队成功举办了一次运动会。运动会分成常规运动会和趣味运动会。参赛选手有新垌一中初二3班、初二4班以及初三3个班的同学。……
韦敏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与你的一次相遇。”既然我们如此有缘,那便好好珍惜,在这十天里,一起谱写生命的乐章。……
陈小宙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沐浴夏季的阳光
七月,收获的季节。2018年7月17日,我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期十天的三下乡,让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浅。这次活动我们在高州市新垌镇的新垌第一中学展开。……
张国亮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有一种力量创造着一种声音,乒乓,乒乓,它相互往来相互依存,小小的球,大大的世界,在跳动中挥洒着乒乓爱好者的梦与泪。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其高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李沛林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伴随着心动的调研,弥足珍贵
三下乡不仅是大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还是一个让大学生给农村带去很多有益的东西的良好机会。因此,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双重收益的活动。……
何丽芳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