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湖北省乡村振兴一线,鼓励学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睛观察生活,7月13日至7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社会实践队赴荆门市钟祥市大柴湖镇进行学习与调研。
实践队到达大柴湖镇后,先与大柴湖镇政府进行了对接,随后对大柴湖镇进行了整体的熟悉与了解。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与解说下,实践队首先参观了大柴湖移民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雕塑等多种方式对大柴湖人民的移民搬迁历史进行了详细了解。据志愿者介绍,在1966年至1968年,为支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水源地丹江水库的建设,库区上游河南省淅川县4.94万群众分批搬迁到当时还是芦苇丛生的沼泽地的大柴湖,并在此披荆斩棘、重建家园,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接下来的七天里,实践队分别来到大柴湖镇的三个村子——前营村、双河村、鱼池村。村子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各村的面貌与村名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变化。“路更宽敞了,水质和空气也好,晚上就去广场上散散步,日子比以前好过得多。”村民们对于村子近年来的诸多变化也是感触良多。
实践队对各个村子的布局情况进行了熟悉与了解之后,实践队的队员们分组行动,积极与村民交谈沟通,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村子的移民历史。在与数百名村民的交流中,实践队进一步了解到当年移民的历史细节以及村民对旧居和移民的印象。
大部分60岁以上的村民对河南淅川还保有记忆,多年过去还是记得那时候刚刚到达大柴湖的大片芦苇荡和沼泽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大柴湖村的建设也得到了大的发展,在村民的生活况状逐渐改善的同时,各个村子也新建了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的休闲生活。此外,为加强村民及新一代关于历史的教育,村子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保留了一些历史住宅和保命台,并合理改建成为移民纪念馆等。
经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对大柴湖镇的移民历史有了充分了解,同时深入观察了乡村的生活状况,丰富了队员们对世界的认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52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