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问题及环境治理现状,探寻当地居民对黄河治理现状的看法、宣传黄河保护知识,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浊浪九曲,治黄先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自7月4日起,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小开河水系开展实地调研及知识宣讲活动。
扎根民情,以人为本
黄河治理的出发点是民生,落脚点也应回到人民群众,采访内容聚焦黄河治理给民众带来的影响、深入群众,倾听人民的声音。
7月4日,“浊浪九曲,治黄先行”实践队的队员们对当地居民、来往游客进行采访,记录他们对于黄河治理的切身感受调。在采访过程中,仇家村的李大爷表示:“大坝建起来了,路也修通了,年年有人负责修护,老百姓出行方便,种田也种得安心,现在,大坝也成了老人家散步锻炼的好去处,黄河治理所带来的民生福祉可见一斑。大徐家村的王阿姨说:黄河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也大大改善,宣传栏随处可见,她的采摘园便是借助黄河沿岸环境的优化发展起来的。的确,黄河治理成效的卓著不仅改善了沿岸环境,更加为黄河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今,王阿姨的采摘园游客络绎不绝,再加上互联网科技的助力,采摘园的果实被运往大江南北,享受来自丰收淳朴的喜悦。
逐本溯源,理肃九曲
《汉书》中说:“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站在黄河河畔翘首远眺,望着奔腾不息,浑浊中透露着力量透露着苍劲的母亲河,队员们无不感叹祖国的壮丽与生命的流淌。自古以来,黄河被中华儿女誉为“母亲河”,她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亿万中华儿女,是无数文人骚客赞誉的对象。她代表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她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她仍然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
7月17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浊浪九曲,治黄先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同其他公益爱心人士一同参与了由滨州扶人公益发起的“热爱黄河,守护黄河”活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左手垃圾捡拾器、右手黑色麻织袋,河岸边扬起一抹抹“志愿红”。路上偶遇的小朋友也不由自主的加入了捡垃圾的队伍中,来往观河、野餐的游客也自觉将产生的垃圾丢进垃圾桶。开展黄河沿岸环保活动意在传递文明信息,用实际行动点燃市民保护黄河的热情,鼓舞广大人民加入保护“母亲河”的队伍之中,在爱黄治黄的道路上一路同行。
下午,实践团跟随滨开河务局张局长的脚步来到了治理黄河展厅进行参观,局长进一步向大家讲述了滨州的治黄历程。一方面,滨州持续推进黄河绿化工程、不断建造沿河公园,从上游的淤地坝、梯田到下游的绿化带,针对治理,力求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另一方面,张局长讲到:为了避免黄河再次出现诸如1997年的层级断流236天情况,国家深入实施黄河水资源“全调度”政策,推动水资源合理配置。同时,我们了解到总书记对于黄河治理提出“四水四定”原则,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对建立节水型机关、节水型社会提出了具体要求。
薪火相承,筑梦安澜
治理黄河问题、保护黄河环境绝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地方政府的事情,困难的荆棘需要每个人、各个部门、全国上下的火星一同燃尽。
7月4日山东师范大学“浊浪九曲,治黄先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丰富实践形式在走访小开河水系附近社区时,着重观察了黄河沿岸有关黄河文化及治理政策的宣传情况(如:宣传栏,宣传片等),切实了解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成效,以及宣传工作落实程度。同时,团队成员就实地采访调查中沿岸居民关注的“搬迁问题”、“黄河沿岸游玩问题”等与当地工作人员进行一一咨询。在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滨州艰苦坚定的治黄风貌展现在成员面前,实践团也对黄河治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具体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治黄政策,并根据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黄河治理、保护知识宣传的宣传工作,将保护“母亲河”的星星之火传递给更多人。
黄河穿越崇山峻岭,千折万转。“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水流之湍急可见一斑。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患频繁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从大禹治水至今,治河工作一刻未曾停止,虽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已连续20年不断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指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更是如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扎实做好黄河流域安居富民工作,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持之以恒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近年来,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省各级组织要动员社会力量,扎实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支撑经济健康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黄河生态环境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还可以发展旅游观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拓展产业链,利用黄河流域自身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流域蕴含的发展价值,提升发展质量与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良性循环。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传承中华千年文明。在中华儿女心目中,黄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符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挥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已成为接续黄河治理最重要的一项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在时代的发展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实现对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山东师范大学“浊浪九曲,治黄先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丰富实践形式,深入调研和了解保护黄河知识、积极进行宣传、实践,增强群众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仅丰富了实践活动,更增加了实践乐趣,调动了团队积极性,扩大了保护黄河的宣传渠道,体现了小队成员认真负责、积极热情的调研精神,也展现了山师学子的青春风采,同时也是全社会热爱黄河、保护黄河的缩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0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