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于是在这个蝉鸣聒耳,绿树阴浓的七月,浙江万里学院“绮梦队”暑期实践团队,怀着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于7月10日前往芦浦村进行实地调研,共同探索芦浦村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芦浦村,村落成型于元末明初之际,距今有近700年历史,当我们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时,便被这个村庄散发的恬静淡然美好和诗意所吸引,恍惚间,我仿佛穿越时空,照见了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不就是现实版的桃花源吗?就是这样一个古朴美丽的村庄,承载了我们一行七人的独特三下乡回忆,这段回忆也将不断激励我们前行。
曾经,这片土地燃起革命的火种,烙下红色的印记。
当村中的光荣党员,83岁的舒福康爷爷眼含热泪动容的向我们讲述将芦浦村的发展历史时;当我们参观鄞州区英雄烈士纪念馆、舒氏祠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当我们瞻仰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罗浦暴动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时……我们被沙文求、舒阿林等革 命烈士的革命壮举所激励,被浙东红色文化底蕴所震撼,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动容,加深了我们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使命感。我不禁感叹,红色故事代代相传,革命战斗历史和芦浦先辈们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在舒爷爷这些老一辈人的故事讲述中,代代传承。
如今,这片土地传承红色基因,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在我们接下来的实践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芦浦村现阶段方向为发展旅游业跟民宿经济,红色宣讲团,英雄烈士纪念馆,咸祥镇首条红色旅游路线……芦浦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村官灵活巧妙的将红色文化同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起全新的乡村文旅综合体。了解到这里,我惊觉一方土地上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正所谓了解过去的目的是启迪和指导未来,历史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才能更加印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事实!
未来,这片土地弘扬红色文化,走向富裕之路。
这些天我们参观了芦浦村规划的水果园,中国航空航天基地,花海,码头等景点,看到正在规划的民宿。在走访田间时,我们又访问几位养殖虾蟹的农户,了解他们的养殖、销售、成品、未来计划、日常生活等问题。《你好生活》中撒贝宁曾这样描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真正变化最大的是人的状态和人的精气神,一定要看到人,你才能感受到“振兴”是什么意思。”在芦浦村的村民身上,我就深刻的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乡村振兴力量,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更是一场一代代敢于奉献、吃苦耐劳的人民接力奋斗的“长跑”。我看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正抓住时代机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沉淀红色历史,展示红色文化的经济开发价值功能,丰富生态旅游,用智慧和汗水奔共同富裕的大道,创造属于人民自己的幸福生活!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几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汗水与喜悦交织,感受与收获颇丰。除了对于芦浦村当地的红色文化足迹,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方面的感悟思考外,我还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许多。
首先,实践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好在我们小组分工合作明确,让我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正所谓“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树万树联接,才能开成枝繁叶茂的树林,唯独千朵万朵压枝头,才能春色满园。只有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实现“泰山移”的壮举!
其次,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三下乡虽然结束了,但是此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却极其深远。通过这种活动,我们大学生能够拥有走进广阔农村大地锻炼的机会,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把青年创新精神发挥到最好,进而实现乡村与青年的“双赢”。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大学生来说,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我们最缺的,不是理论知识,也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敢为天下先”的豪情,是不畏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在国家步入快速发展之际,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使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都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我们不能忘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教诲,努力实践,躬身力行,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祖国发展出一份力发一份光!
最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收获:知识友谊快乐和感动……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我相信这段经历会成为我们每一个队员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尽管活动早已拉下帷幕,但这并不代表着结束,相反我把它看作起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会参加更多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我正在路上,并且我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而我们也将继续为之努力。在不久的未来,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以及所做出的贡献,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芦浦村,投身于建设中,奋斗于乡村中,脚踏实地的完成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0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