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给我弄来一堆小沙子,用筷子在地上画了推平,再画……”这是红安绣活传承人刘寿仙向我们讲述小时候的刺绣经历,从8岁开始,她就跟着姑姑和外婆学习刺绣,一针一针的做着绣活。 红安绣活是流行于红安一带、以连袜绣花鞋垫为突出代表的民间刺绣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湖北红安的刺绣之风一直长盛不衰,红安女子将心意和爱意绣进作品中,传递着对生活美好的期许。它是这片热土上的文化记忆,是当地的历史遗存,更是百姓的情感归依。为找寻这份淳朴的记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17日,我加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来到红安绣活传习所,亲手拿起绣花针,“绣”出记忆中红安的风土人情。 在红安绣活传习所,一整面墙上有200多双刺绣鞋垫,丰富的颜色,各种各样的花纹,十二生肖、梅兰竹菊、花花草草……。鞋垫是红安绣品的经典品种,“别看这小小的鞋垫,上面图案的寓意可大有来历呢”刘珊老师向我们讲解到 ,“我们庆贺情侣婚恋的有蝴蝶扇菊、鸳鸯戏水、并蒂莲开,祝寿的有富贵双全、鹿鹤同春、福禄双全,馈赠学生有鱼跃龙门、喜上眉梢、喜鹊登枝等等”。墙上除鞋垫以外,还挂着针法奇特的剪纸作品,墙下还摆放着陈列柜,简单质朴的老布鞋、花样繁复的娃娃鞋等多种精美绣品,色调对比明显,也显示出当地人豪爽性格,突显出民间的艺术特色。 也许红安绣活的刺绣远远不及四大名绣的名气和精贵,但是红安绣活有着我们独有的民间特色,依旧值得去好好欣赏和细细品味。对于红安绣活艺术传承者来说,是凭着对大自然的景象、风土人情、先人的传说、师传的模式的感悟中得到的艺术形象作审美对象,用传统的技艺加上自身的创造作表现手段,将生活体验中累积的一腔质朴的深情痛快淋漓地释放出来。我们的艺术活动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而是尽兴夸张、强调、变幻,使其艺术作品的美比生活原型的美更典型、更鲜明、更强烈、更具个性。 为了更加有参与感,切身体会到这份风土人情,我们开始了动手实践。从构图开始,随后用蓝印纸在粗布上进行描边,临摹到绣绷上,最后便是上绷。每位学员发了一个材料包,装有绣活需要的针、线、布等,描绘出图画后,挑选出自己觉得合适颜色的线,随后便可进行缝制。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当第一次看到这些绣活图案时并没有意识到他的难度以及技艺的高超,但是当接下来,老师要求我们自己绣制图案时,才发现是我想得太简单了。针头似乎永远找不准针孔,线头杂乱无章,十分不平整……在长时间专注于手中的绣活,细针和丝线不断的穿出和穿入的时候,不由得会出现一些差错。在这期间确实有点累,甚至手指都有点发抖,但当看见大家都绣制的那么认真,我们的传承人刘老师更是认真细致的教授我们针法的时候,不由得对这些手艺传承人肃然起敬,真的很佩服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创作这些精美的作品,我才坚持一天就已经有点吃力了,想想那些更为复杂的刺绣作品,她们得花费上半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进行制作,这种毅力真的十分令人敬畏! 也许这就是记忆中的红安,在红安历来就有“黄安(今红安)无女不绣花”之说,在古早时代,红安素来便有男耕女织的传统,丈夫挑水种田,妻子便倚在门边用手中的绣花针绣制出对亲人的心意和爱意;在如今,红安老一辈的阿婆们还会为自己的女儿亲手缝制出嫁的嫁衣,一针一线都包含着浓厚的情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2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