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学子走进博物馆之城:品味金陵古韵,传承中华文脉
7月15日至7月30日,苏州大学“宁好,南博——探六朝古都之韵,寻中华文脉之美”文化寻旅团前往南京博物院、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六朝博物馆等地,品江南文化,赏博物风雅走进博物馆,走近历史文化遗产,结合新时代继承创新,促进博物馆文化的传承。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疫情平复,万物生意勃发。团队成员来至南京博物院,探索六朝古都的文化。南京博物院的展品自远古文明向近现代文明延伸,从壮观的猛犸象庞大骨骼走向精致的民国馆。跨越历史,它的魅力绽放在战国的戈剑斧钺,凝聚在汉代的漆器古灯,升华在乾隆时期的书画巾帛。行程虽短,却足以越过千年往事,深刻体悟当代文物建设,感知中华文化。
为探寻古代文物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团队探访了历史馆与数字馆。在历史馆,展出文物从恐龙骸骨到两汉余韵,不一而足。古文明部分,从宏观上刻画了历史进程中社会的演进,同时从微观上阐释了文物背后深远的历史渊源,知识与文物在此处交融。而数字馆却以人类思想为线索,将团队成员的视线放到更长远的时间与空间中,感受到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间微妙的联系,多角度探究南京文化的源起与勃兴。在历史馆,团队成员们也遇到了一支访学队伍,他们身着汉代朝服,行规整之礼,他们的行动记录着文化因子在现代学生群体中的氤氲传播。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南博的文化盛宴为中华文化的传递贡献着坚实的力量。
为深度感受文物于当代的生机与活力,团队参观了民国馆与特展馆。别开生面的展示形式与艺术特色,将近代南京的风韵、春秋争霸的图景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民国馆,团队成员见证了现代商业与近代艺术的有机结合: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独具匠心的纪念手礼,纷繁多样的文物复现,这是一种古今结合,相得益彰的纪实方式。特展馆将团队成员的视线拉到了遥远的春秋时代。展品背后是沉重而相互联系的历史:晋朝没落、吴越相争、北地的纷争已告落幕,江南的大地又起战火。除了于馆内开放展品供游客参观,南京博物院也举办了线下大师讲座,借专家之语,启当代之思想,并且巧妙地利用线上云观赏、线下真学习联动的方式赋予文物以现代生命,让其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拥有独特的生命力。
穿越时间隧道,追踪历史风云
南京白局中这样唱到:说南京,唱南京,南京变了多少名,叫冶城,叫天京,叫建康,叫江陵,叫升州,叫白下,叫中山,叫金陵。南京总统府,又称近代史遗址博物馆。这里宛如历史中心的一方舞台,各路演员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无数震动华夏大地的故事。成员们带着对南京这座城市历史的浓厚兴趣来到这里。步入博物馆,团队成员们行至洪秀全的“天王宝座”前,那张鎏金纹饰的椅子,照见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如今已落满灰尘,瘫在阴影里。总统府内处处是民国痕迹,石墙上一个传递文书的菱形石洞仿佛就足以让我们窥见那个纷争四起的时代。步入府内,抬眼望去,一条主道贯穿整个建筑群,道内游人如织,像是近代里无数时刻的回声。
沿着博物馆内的三条参观轴线进行游览,从两江总督署,到国民政府行政院、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等建筑,团队成员仿佛亲历了这长达百年的历史,感触良多。近代史遗址博物馆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时代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引发了团队成员们这样的思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紧跟时代潮流,培养民族忧患意识,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组建中华民国。在参观学习了相关文物史料后,团队成员被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思想和一波三折的救国历程深深感动和鼓舞,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将其与时俱进、坚韧不拔、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发扬光大。
竹摇清影风声起梦回六朝金陵里
“这是一个剑与火的时代,这是一个诗与酒的时代,这是一个命运流转,聚散无常的时代,这是一个诗礼传家,世代簪缨的时代。”这是六朝历史人物展前言中的一段话,它也概括性地指出六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团队成员前往六朝博物馆,走进建在六朝遗址上的博物馆,一起感受那个风雅而又动荡的时代。
六朝博物馆由贝聿铭之子贝建中设计而成,它不仅是博物馆,更是艺术馆。团队成员进入博物馆一层,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六朝帝都遗址展厅”展出了能够体现六朝人生活方式的文物,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木屐、六朝时人的坐具、出行工具、食物、佩戴的首饰、以及比较大型的六朝木桩遗迹。紧接着,团队成员前往博物馆二层的六朝风采展厅,该展厅以修修绿竹和书写着《兰亭集序》的帷幕做隔断,营建出指引着观众观赏文物的曲折小径,昏暗的展厅灯光和影影绰绰的竹子掩映着文物,颇有意趣。有了解六朝博物馆的成员介绍道:“二楼的展览是以审美视角和文物类别为限,从色彩(瓷器)、造型(陶俑、魂瓶)、线条(墓志书法、砖刻壁画)的美学来诠释六朝艺术。”
馆中设有六朝历史文化的科普长廊,团队成员前往参摩。在那里,团队成员通过密集的时间脉络线,以及相关文物的展出,感知了六朝历史风云变幻,见证了历史的交织兴替。参观完六朝博物馆,感受到了六朝曾经的繁荣与兴旺后,团队成员不禁反思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六朝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作为大学生,应该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参与国家建设。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安于现状,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努力走在时代的前沿。”团队期冀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通过此次实践,“宁好,南博”团队成员探寻南京的文化发展脉络,追溯南京的历史发展足迹,记录南京的文化传承,让来自江苏各地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南京的历史文化,激发共情、增强凝聚力、传承江南文化。此外,团队成员通过视听、文字等方式,深刻记录所见所得,展现新时代新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成果,在与博物馆的互动体验中感受文化遗产的厚度和温度,促进博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6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