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淡色云不归,浪却奔流水不回。木版年画,曾经每家每户过年的必备品在如今逐渐从年味”中淡出。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为让大学生更加了解优秀非遗文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于6月17日正式带领小队成员前往襄阳老河口拜访陈洪斌老师学习木板年画,旨在增进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刚走进陈义文巷里,便远远的瞧见陈老师在向队员们招手,不一会走到陈老师的工作楼前,门前立柱上那句“千年传承,木板年画”便让人印象深刻。
来到工作室二楼,一股深沉的梨木香夹杂着雕刻刀独有的铁锈飘散开来,无眼帘的便是许许多多的照片以及各式各样的表彰。
当众人来到三楼展品室时,一道道精美的木板年画吸引着队员们驻足观看,所有人直呼“太像了吧,好神奇。”陈老师笑而不语,少年时期记忆里所看到的门神、灶王爷及其他中国古代神仙还有今年最火的冰墩墩在木板年画上被雕刻得栩栩如生,那些木板年画仿佛按照时代的齿轮从久远到现代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让队员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让人不禁为之感叹陈老师的高超技艺同时对古代精通这门手艺的大师感到钦佩。
刻木纹理,数十载磨奇技
北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高度繁荣,人们开始在文化方面追求美,那时起,便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木板年画从立意开始就要慎重,谨慎选材;第二步雕版,木板,雕刀都要选好,雕刻时得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走线细致;第三步印刷套色,极其关键,要对准好位置,颜色一定要搭配好,否则一步失误,便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陈老师指着展示的木板年画,详细的解释着制作过程。
陈老师诉说着他曾经的经历,曾经的他也对此不感到兴趣,虽然从小练习,但为了生存还是选择了外出打工,在务工的几年当中,遭受了社会的磨练,随后便选择返回家乡开始刻苦钻研木版年画,经过多年的磨练以及国家的重视,终于让木版年画重现在世人眼中。
教授传承,寻找木板年画承习之路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大力推进,国家在对待非遗方面的事件态度也逐渐深刻,省里市里更是对其极为重视,每年都要让陈老师到各个学校,宣讲木板年画知识,亲手教导木板年画的制作。
队员们的到来,也是为了学习木版年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第一天选材立意开始,队员们别确定了要制作校徽的任务。于是在之后的几天里,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制作木版年画的压力。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选一块质地细腻、软硬适中的梨木开始,使其干燥、防腐定型,紧接着进行木版雕刻,初夏的炎热便是对每一位队员艰难的考验,只有心如平镜,才能定而雕刻。
扶刻刀的大拇指满是刀痕,握刀的手,小指和无名指都肿涨不已…刻一个版要好久,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都是对耐心和细致的考验。一块木板要经历和承受何止千刀万刻,才能华丽变身!现在从事这项传统手工艺的在湖北只有陈老师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刻体会到木板年画雕刻的不易,才能体悟到文化传承的艰难。
守正创新,与时代并跑
“传承是两个字,传是要把古代的好的东西留下来;承是要结合时代精神,融合当代特色,创造出新奇有趣的东西。”
今年火的冰墩墩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特征,陈老师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辛苦了半个月的时间,将制作冰墩墩木版年画的视频完成传到网上,瞬间引起了人们热烈的讨论,纷纷表示记忆中童年的味道回来了。
传承并不难,只要将过去和现在融会贯通,便能独树一帜,开枝散叶。
当问及对“木版年画”这项传统工艺的未来规划时,陈老师充满期盼地说道:“我对未来的构想,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木版年画的创作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也许在未来一天,木版年画能作为襄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4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