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绣活翰墨香,传承“她“力量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作者:“拾遗”志愿服务

“为什么红安绣活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这个问题,6月1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前往黄冈市红安县太平桥镇对红安绣活展开了实地调研。

定稿、绘图、上绷、选绣线、刺绣、装裱。

一根细针,几缕丝线,不出一会就能在她的纤纤素手下变成细腻典雅的人间百态。

眼前这位针法灵动、绣工精致的老人就是红安绣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寿仙老师。

她带领两百余名“绣娘”,将“指尖技艺”打造成“指尖经济”,普惠了太平桥镇家家户户,展现出非遗传承人的初心与坚守,彰显了新时代巾帼力量。

初心不改,让红安绣活“重获新生”

“红安绣活”是红安民间刺绣活动的简称,是地处中原的红安山乡流传千载的一项民俗活动。它始于东汉,兴于唐,盛于明清,是以绣花鞋垫为突出代表的汉族民间刺绣艺术。“红安绣活”制品可当做馈赠亲朋、心仪之人的信物和礼品。

“红安绣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寿仙,出生于刺绣世家,上下五代都擅长刺绣,母亲和姥姥都是拥有精湛技艺的绣娘。她自小学习刺绣,15便能自画自绣,20岁就成为当地刺绣能手,熟练掌握地方绣种和传统技法,针法运用尤为灵巧。四十多年来,她坚持绣活,将传承作为一生的追求。

“我是爱绣之人,得把姥姥和母亲的事业传承下去。”深思熟虑之后,刘寿仙老人决定开办“红安绣活”传习所,为周围的农村女子与喜爱绣活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学习绣活的平台。

反哺乡梓,勇立潮头传播大爱

然而,刘寿仙老人的传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小镇人口逐渐流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迁,愿意沉下心来学习绣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红安绣活的传承面临危机。

“当时,我也想过要放弃。但是经过纠结、挣扎之后,我觉得这或许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回忆一路的风风雨雨,刘寿仙老人感触颇多。

要传承红安绣活的制作工艺,让更多人认识和领悟绣活的内涵和秀美,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刘寿仙发现,身为女儿、母亲、奶奶的当地农村妇女便是切入点。在她的带领下,红安绣活传习所以传承、挖掘、培育、发展刺绣传统手工艺为己任,向周边农村妇女传授技艺。

刘寿仙说:“我们最大培训活动有300多人,每一年都要搞几期培训活动,要带动周边的妇女都参与,创造经济效益。”

自项目开办以来,已有百余名绣娘掌握了刺绣技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他们经过严格的培训,绣工扎实严谨而又不失独特的淳朴灵动之气。刘寿仙带领她的团队帮助留守农村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在家就业,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也让她们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变得更加自信优雅,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守正创新,让红安绣活走向世界

在参观红安绣活传习所时,我们看到几十平米的方寸之地展示着资深“绣娘”的高超技艺——经典的绣花鞋垫上图案典雅精致、绣工细致入微;还有绣活双面绣屏风、绣活装饰画、服饰和生活用品等美不胜收的绣活作品。

一项文化想要传承下去,想要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代结合、同现实接轨。“绣活的一针一线都马虎不得,需要细心也需要耐心。看见像你们这样喜爱绣活的年轻人愿意来到红安学习与体验绣活,将红安绣活更好地传承下去,我非常乐意教你们。”刘寿仙老师对“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说到。

在刘寿仙老人的影响下,她的女儿刘珊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返乡创业,以年轻人的思维,将“红安绣活”的绣品设计得更加多样化、时尚化,成为文创产品,在网络平台销售。她们将乡风绣品注册成商标,利用电商平台,开设淘宝店、拼多多店。线下她们也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参加展销会,扩大红安绣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刘珊老师给我们介绍道,目前,绣花鞋垫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0余万元,红安绣活不仅走上了互联网,还走出了国门,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几千年来,像刘寿仙和刘珊这样的红安绣女们,用她们一代代人的坚持将巧手技艺世代相传,让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仍能够见证到乡土间孕育出的瑰丽文化。千百年前,红安女性用他们的巧手编织出了一个个的幸福家庭,千百年后,她们仍以不变的技艺与持久的恒心谋划着美好的日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3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初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传助人美德,递快乐之本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援手。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虽然本次“垃圾分类,山河永青”暑……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绿城妈妈”与我同行

“绿城妈妈”项目是郑州市政府实事项目,该项目围绕市政府关于美丽郑州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中心工作,以专业化指导、群众性参与、社会化普及为原则,科学制定了垃圾分类、清洁家园……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是历史的选择,宣传是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日志

2019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实践队在卢浮宫一二三期,金悦府,国龙绿城等五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及郑州的现在情况,如六环之外“第七环”的现状还有……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郑”在行动

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共计进入海马A,B,C,区,壹号公馆,六六社区等13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并体验垃圾分类工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首先带领社会实践……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时代的选择,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 小马达垃圾分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重庆学子三下乡:点燃少年儿童们的热血军人梦
正逢“八一”建军节,为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5周年,2022年8月1日,重庆师范大学青春飞扬·助童成梁志愿服务队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青少年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传承历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
参观绣活传承中心,体味绣活文化底蕴
2022年6月17日全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在红安绣活传承人刘珊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红安绣活传承中心。一抵达传承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安绣活传承中…
以创建美丽庭院,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藏粮队成员前往新密市超化镇新庄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新庄村是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超化镇下辖的行政村,超化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依次分为浅山区、丘陵区、河谷地区,地貌类型多样…
探寻毛主席故居 重温红色故事
毛主席作为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军事家、诗人,一直以来都是青年学生的偶像。为深刻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和党艰苦革命的过程,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暑假秃鸡队成员徐睿来到新屋里毛主…
一针一线守非遗,一丝一缕绣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
湖北学子三下乡:爱护牙齿
湖北学子三下乡:爱护牙齿,健康口腔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汤瑞睿)8月2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联潭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了以“爱护牙齿,健康口腔”为主题的特色教育…
星火相传实践队召开第一次线上会议
为弘扬五四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团百年的重要讲话,同时为实践队下一阶段实践活动做准备。7月30日晚,我院星火相传实践队开展第一次线上会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101班何小龙主持会议,实践…
助童成梁·用心呵护成长
助童成梁·用心呵护成长这是一群人,因为一个信念聚集在一起的故事。因为想留下一些东西,所以我们不畏艰难。和大多数团队不一样的是,我们的团队中并没有有经验的学长学姐的参与,团队中的8位小伙伴都没有实…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为响应国家号召,青岛科技大学赴黄河沿岸“同饮黄河水,共护母亲河”实践队通过线下走访和线上会议两种模式展开了对黄河环境的调研和讨论。通过小队在不同地区的走访调查,发现黄河下游所流…
实践归来话收获 经验共享助提升——温州大学教育学院21小教3班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参加暑期实践活动是青年大学生磨炼意志、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而来自温州大学教育学院21小教3班的志愿者们也在行动,他们用各自独特的实践方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