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梓轩)“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传统民俗的有效衔接,切实调查徽州地区的社会发展现状,6月28日,我院徽乡红韵实践队在溪头镇汪满田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汪满田村的红色遗址与传统建筑群,在村民的介绍下访问了毗邻的大谷运村的带货直播间,在考察中同溪头镇蓝田村的叶姓居民进行了密切交流,对溪头镇的红色文化、特色民俗、产业结构获得了较为明晰的认识。队员们在考察的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干部一同构思当地美好发展蓝图,积极探索乡村红色文化一体化保护和利用道路。
红色文化赋底蕴,英雄豪杰眠青山
历经山路,实践队首先来到汪满田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口的“红色村庄”标识牌和数句刻画在徽派高墙之上的红色标语,汪满田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底色就这样明朗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事先已经联系好了的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军华先生热情地前来接应实践队,将队员们带到了村总支办公室并欣然接受了采访记录的请求。
“我们村是老革命根据地、抗日活动点,群众基础好,历史悠久。”汪军华书记这样说道,他在向队员们介绍汪满田村红色历史时满是激动和自豪之情。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汪满田村的扎根和军民鱼水情、西山降血战与汪满田十八烈士、当地新四军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包围圈发动的突围战,汪书记以这三个红色个历史事件为重点,展开了对当地红色历史较为系统的叙述,为队员们理清了汪满田村乃至部分皖南地区的相关红色文化脉络。队员们一边聆听一边认真记录,不时地向汪书记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气氛十分活跃。
“尤其是汪满田十八烈士,这是有纪念碑的,你们一定要看看!”为了让聆听者们拥有更加直观深切的感受,汪书记在讲述完毕后,立即领着实践队前往由汪满田村前村委书记倡议、由县政府牵头推进修建的汪满田村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进行瞻仰。
自2005年修建完毕以来,纪念碑和烈士墓先后被立为县级文保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八大以来,汪满田村更是加强了对诸如纪念碑一类的红色资源的利用,吸引了不少机关团体、学校前来进行祭奠和党建工作。
“不过,就当下来看,我村对于红色资源的利用还有待改进。”汪书记额外指出了汪满田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不足:烈士墓和纪念碑周围土地闲置或是土地低附加值利用、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影响力不够大。这些问题引起了队员们的深思,对实践队探寻乡村红色文化一体化保护和利用道路起到了启示和借鉴作用。
鱼灯点亮振兴火,民俗延续文化脉
在观察记录乡情风貌和采访书记村民的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汪满田村过去奉鱼为神物,并拥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产品——鱼灯。鱼灯在汪满田村已有600年历史,从正月十三到十六,每年元宵前后四天,当地都会有六个鱼会兴办鱼灯游行活动,彼时鱼灯长至六七米,短至十几厘米,每年鱼灯游行之时都会吸引无数游客。
在村委会库房里,工作人员取出了一个小型鱼灯给队员们欣赏,鱼灯样式精美,灵巧讨喜。
汪军华书记特别指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地正在推进鱼灯商业化,积极打造非遗民俗产业链,带动外出人口反乡、村里就业和经济发展,这不仅是汪满田村的经济振兴之路,也是文化继承之路。可鱼灯手艺的一家性和封闭性、鱼灯游行时间的短暂、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等也是当地鱼灯产业发展的挑战。
电商赋能经济路,产业格局待提升
当谈及新型发展平台时,实践队关注到了大谷运村的带货直播间。出于浓厚的兴趣和调研需求,队员们到访了其直播间,与相关负责人密切交谈,认识到电商平台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以大谷运村为例,光是线上带货“滴水香”茶叶就已在短短数月内为当地带来了数十万元营收和数千常驻粉丝,成效颇丰。
回镇的途中,实践队途径文化古村蓝田村,与从杭州返乡的叶姓居民进行了密切而深入的交流。他表示,必须更好整合利用红色、传统、生态资源,做好配套工程建设,眼光长远方能获得长效振兴。这一番谈话为队员们提供了创新性的视角。
经历了三个村落的考察,实践队成员于走访中记录总结出了当地产业结构。居民干部表示,溪头镇目前仍然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占GDP比值约70%。其中,药用菊花和茶叶是主要作物,毛竹、玉米在汪满田村和蓝田村等地也占有一席之地,疫情之前的对外销售收益相当可观。可疫情爆发后,销售商撤出,产业链断裂,大量年轻人口外出,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业落后且呈现出单一化、同质化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纷纷涌现出来。在这种地方产业比例不协调的背景下,如何融合乡村各项资源优势,打通红色、传统文化、生态关节,提质增效促发展等便成了重中之重,值得地方研究,引发实践队员深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1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