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背上行囊,五人实践团开车经过九九八十一弯,历险八十一难,就像西游记里唐僧去西天取经那样。山路崎岖,正遇烟雨,路程变得格外迟缓。但是我们却看到了独美的景色,群山烟雾缭绕,我们也置身其中,穿梭,一路上有它们的陪伴,我们也格外的舒心,城市的繁华喧嚣好像与石台县无关。
石台县是池州的山区。而这次我们是代表池州学院以“传承优良家风,助力乡村振兴”为目的来此地考察。事前我们也搜索了相关的资料,所以我们首先来到了石台县的博物馆和档案馆。馆虽狭小,但是藏品甚多。我们先观看了有关石台县历史文化宣传片,讲解员也介绍了石台县的几个古村落,还有其众多的宗祠文化(如严氏祠堂,汪氏祠堂)。因地势多为山,以前太平天国时期,很多人逃往至此,并在此延住了下去。所以大部分文化没有受到战争影响,保存完好,宗祠文化至此有的已有千年之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我们在此了解到池州其实也是古代的徽州榉跟关谷徽道等。从博物馆我们了解到石台县的一些古村落以及宗祠文化的方向,于是我们再一次出发了。
下一站古村落之画坑村。车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水面上还冒着水汽,突然想起“气蒸云梦泽”这一句诗。我们这算是气蒸石台山了,蜿蜒蜿蜒弯弯延延,盘山又下山,直线距离20公里,走起来确实50公里,漫长的路程把雨都给等走了。所以滴!打卡画坑是一个晴天。我们看着地图走了好久,准备要放弃了。还好有同学的鼓励找到了画坑晒秋(画坑村的标志),喜出望外。这里的晒秋是晒侏儒,村里的特色产物。
与村民一起茶话会,走访调查出,这里的在住居民其实不多,青壮年都已外出务工,鲜有人在家,在家都是老人。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找到了他们的宗祠——潘氏宗祠。外看房屋瓦片都已经陈旧。但是从正面我们看到门楣有四个门档,我们大为震撼。在与当地人的拉家常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淳朴的民风,还有世代光宗耀祖的思想,诚实守信,勤奋上进是他们共同的家风文化。据宗祠管理人介绍: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都开始重视文化建设了,在重要节日时都会来跪拜,但是正常工作日少有人来。于是实践小队便帮助打扫祠堂卫生,营造出干净整洁的氛围。
在结束石台县的考察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石台县位于山区,虽已经修建公路但路程太过遥远,而且到了目的地也没有告示牌,很难让异地游客到访。所以应完善交通以及路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网络宣传等。
迈出人间仙境,踏入地上的街市。7月2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达六尺巷,打卡第一站六尺巷。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六尺巷的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得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下车引入眼帘的是巨大的牌匾,但是两旁是低矮的小房屋,大就是象征着高大的信仰,低矮的房屋何尝不意味谦卑的性格呢!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想必大家都是来学习领悟这种情感的。在这样一条文化长廊上,我们共同领悟到了“让”的文化,一起学习优秀人物的事迹,共同传承优秀家风文化。
这次路程一共五天的时间,我们穿行于池州与桐城之间,在家风文化中熏陶,深悟出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发展方向。优良的家风文化则是乡村的一个记忆精神名片,我们需要擦亮优良家风记忆名片,传承优良家风精神。(通讯员 朱银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16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