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假期云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响应团中央与团省委的工作指引,结合青岛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青农为学生走进社会阶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名群众、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提高社会能力,积极开展以青春献礼二十大、社区实践志愿行为工作主题的假期社会实践。
乡村振兴是如今中国重点行动,生态振兴更是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关注环境问题整治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环境互惠互利,习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次社会实践主要是结合实践团体专业与青岛农业大学农科特长,围绕地方与基层重点工作领域和需求,创造性培育实施工作项目。“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由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的其中12位同学凝聚而成,重点关注乡村振兴,组织社会调查针对生态振兴。因疫情影响,实践团队采用线上合作的方式。实践团队在校进行分组,分配任务、假期的合作时间与各自的实践地点,多地点实践,有利于实践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更加真实有效。
首先实践团队在自己选定的社区进行实地考查研究,以生态振兴为重点考察项目,坚信良好的生态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实践团队在青岛市黄岛区广城、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窑广花苑等地区对乡村生态振兴进行考察,发现乡村生态振兴主要从村容村貌、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发展。
其次成员发现并整理了以下三个方面:
面改善村容村貌,打造新时代新乡村。合理引导房屋建设,积极规划道路交通,打造乡村统一建筑风格,在整体上打造村容村貌。根据农村乡土传统特色,科学规划菜园、花园、菜地等农村用地,进行规范化管理,人性化引导。在实践地点,团队成员清楚的感受到乡村的道路渐渐被水泥地替代,老旧的房屋刷上了新妆,换上了新瓦,不规范的农村集市也在治理下不再是令人头疼的垃圾制造点和臭气制造仪。村容村貌基本上都有整体的改善。
实施村庄清洁,重视环境治理。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而生态建设最基础的一步便是改善乡村的废物废水处理方式。传统的方式大部分是填埋等,这些方式大多不利于环境治理与循环回收利用,在生态振兴的过程中乡村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素质,养成环保意识最终减少垃圾产生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但过程中也必须采取行动,村委会等对村民产生的垃圾采取集中、分管、分类的方式。此次实践中,乡村垃圾桶数量分布分类都有长足的进步,不但垃圾桶配备完全,而且按时清洁,在乡村街道也有随处可见的小型垃圾桶。在一些农田面积大的乡村里还会配备沼气池等使得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在没有条件搭建这些设施的乡村里,至少建有垃圾回收站,供村民能够就近回收可利用的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完善农村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乡村在基础设施上一直处于短板,这也是生态振兴的展望方向之一。在全国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拥有了一定的资金,并且将其应用于乡村的配套建设。实践中发现大部分乡村改变了老旧的设施,例如废弃的水渠,危险的井等,纷纷建起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社区健身区域,家用水也通向各个家庭。合理的布局公共活动场所,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电网建设,为生态振兴添砖加瓦。
随后成员在线上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进一步增进了生态振兴对于新农村的重要性,将新农村的生态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既能真正做到尊重自然,又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新农村的发展蓄力。一些在建设生态振兴方面的不足也显现出来。他们发现以下问题:
首先便是环保意识较为薄弱。还未到达生态振兴所需的高度。例如垃圾分类的能力、垃圾不放在规定区域等,这些责任不仅仅在于村民更在于环保宣传力度不足。在生态振兴的实施过程中定能有所改善。
其次生态农业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在实践地点村庄,农业大多采用传统模式,生态农业只在少数农业发展程度高的乡村推广。正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最后是环保法规的不健全。农村生态振兴的过程较为艰难,法律法规的推进进程缓慢,这条与村民的环保意识建设息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推进也促进这生态振兴建设的不断完善,与社会发展水平挂钩。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新农村的生态振兴建设推动这乡村振兴,不只是乡村的发展推动力,更是对乡村生态文明的保护。推动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协同努力,绽放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09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