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中共中央推动乡村振兴策略,7月6日,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帮扶小队决定开展线下社会实践活动,走访衡水市武强县周窝村,通过开展基地游览活动、访谈调研活动以及问卷调查,对周窝村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当地的致富之路,让大家认识到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村带来的影响,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共同实现。
周窝村原来主要以农业为生,有好多人家经常青黄不接,麦吃不到秋、秋吃不到冬,借陈粮还新粮。但是近些年在党的带领下,从一个普通小农业村发展成以乐器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为主的美丽乡村,该村充分利用靠近307国道和金音乐器城的有利条件,带领群众进行从事工副业生产。乐器以及配件生产,在该村已有2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有摊点30多家,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保持维护这一产业的顺利发展,党支部积极为村内的私营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定期聘请有关方面专家教授到村授课指导生产,主动帮助厂家与科研部门联系,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的达到了400余人,将近全村人口的一半。与我队调研选题相符,发展具有典型性,有助于我们学习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调研意义。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周窝村音乐小镇,参观并体验音乐小镇的特色景点以及项目。队员们先后参观了武强县政府带头新建的由小镇店铺改造而成的新建音乐吧、音乐饰品屋、专家别墅、音乐工作室等休闲场所,感受到了当地独特的旅游氛围。
小队成员前往周窝村村委会,找到当地领导并进行采访。了解到小镇建成后,极大地聚集了人气商气,提升了武强乐器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小镇建设规划则是聘请了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对音乐小镇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已完成主要交通道路铺设、部分街道整修和7间样板房建设。负责人表示要打造传统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周窝村,充分挖掘音乐主题文化的潜力,提升周窝镇的旅游价值,提高居民收益,使其成为有吸引力,高品位的音乐文化小镇。
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小队来到乐器生产基地参观。现场的工人们正在人工组装生产的乐器零件。通过负责人的介绍,我们对周窝村乐器产业的认知在不断地加深。从萨克斯、小号、长笛到铜管、提琴、吉他,周窝村的乐器生产链在一步步扩大,在打造音乐小镇的过去十年里,周窝村一跃成为了全国最大西洋管弦乐器生产基地,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政府的乡村振兴策略推动了蓬勃发展的乐器及相关产业,带动了当地3000多人实现就业,周窝村接近80%的劳动力都在家门口从事乐器相关工作。
实践期间,队员们来到乐器博物馆进行调研参观。世界乐器博物馆始建于2016年,原座落在武强县乐餐产业园区,按照政府文化该馆外观钢琴造型奇特,内容丰高多彩,是集乐器展示、体验、测试、培训、演出于一体,并提供观光、娱乐、购物等服务的多功能综合型乐器博物馆。馆内不仅陈列了世界各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的乐器精品,还有很多名贵罕见的乐器珍藏于此,可见证一代又一代乐器的演变与发展。展陈方式既含经典,又设趣味互动。观众可以戴上耳麦聆听远古乐器的天籁之声,亦可在黄铜、木质引领下穿越时空,窥视岁月的厚重与神奇,倾听琴弦长鸣、鼓角回响、余音袅袅……一件件珍贵乐器的非凡经历、奇妙动人的故事,将会让人不由自主的遥想那久远的文艺复兴,步入绚丽多彩的乐器王国,置身于灿烂辉煌的音乐殿堂。
近年来,周窝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周窝村乐器产业基础,周窝镇党委和村班子谋划打造周窝音乐小镇,依托金音乐器集团,招商引入了北京璐德文化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拉开了音乐小镇的建设序,以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将这个曾经900多人的小村庄,打造成了独具魅力的周窝音乐小镇,村民们过上了有“声”有“色”的小康生活。通过此次实践,小队成员了解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带来的巨大改变,相信未来只要切实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致富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就能共谱乡村振兴美好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00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